分类:诗名大全时间:2023-05-06 13:54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混元阳符经,以及混元阳符经全文及译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作法,基本上自道教产生已来,对道经、丹书的分类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对丹道、丹经进行分类,则主要是从南宋开始,主要原因是两宋是丹经的高产期。但我们经袭碧常看到的,还主要是对丹道即道派的分类,对丹经的条析分类,则很不充分。
丹道有五派之说,包括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另外也有钟吕派、全真教等称法。应该说,这些分类方法,对研习丹经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会产生很多混淆。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全真南宗这样的提法,但实际上所谓金丹南宗,跟全真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正因为分类方法的不明晰,使许多入门者分不清方向,有苦难言。其实只要不受俗成的分类影响,通过自身认真阅读、体会丹经原文,我们大致可以分源流,辨别宗派。当然,古文这一基本功,多长还是必需的,真正的工夫,是没有偷懒的余地的。 从大的方面看,北宋,特殊是宋真宗崇道之后仿绝,是内丹经典暴发的时期,也是内丹道的成熟期。北宋以来,产生的丹派非常之多,但我们只要关注那些理法比较系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派别,进行分类,则丹经大致可分为丹道祖经、早期丹经、西山流派、悟真流派、紫清流派和后期丹经。
1 、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文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2 、早期丹经我们可以把南宋之前,包括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比较闻名的有《周易参同契》、《清静经》、《内观经》、《心印经》、《上清大洞真经》、《定观经》、《混元阳符经》、《九天生神章》、《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玄珠歌》、《玄珠心镜注》以及《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集》诸经等,受早期影响的丹经非常之多,最典型的是《大丹直指》、《悟真篇》。北宋张伯端于1075年最后完成《悟真篇》,这是内丹史上的重大事件,《悟真篇》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内丹方术,继续了钟离权、吕洞宾的性命双修学说,并且对陈抟《无极图》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受其影响的丹经比比皆是,难以枚举,其注疏更是续出不绝。如《悟真篇注释》、《金丹四百字》、《金液还丹印证图》、《悟真篇三注》、《仙佛同源》、《金丹大要》、《大道论》及《道书十二种》等等,皆重要丹经。
3 、金丹南宗。该派系由南宋白玉蟾及其主要弟子所创,白玉蟾与朱熹同时人。白玉蟾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独标玄关一窍之说及凝神气穴之法,最为丹家所重。紫清派主要经典较多,有《紫清指玄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还源篇》、《丹髓歌》、《金丹四百字》、《先天金大道玄奥口诀》和《翠虚篇》等,本派丹经和受其影响的丹经也很多,如《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金丹大成集》、《中和集》和《周易参同契发挥》等,而后期丹经则大部分宗承其玄关一窍之说。
4 、后期丹经陈致虚是丹道集大成者,他完成了丹经创造期的最大综合,也是宋元丹经创造期结束的标志。其后所产生的丹经,特殊是明以后产生的丹经,我们统归于后期丹经。这一时期的丹经,大都承前人之说而扩充,基本不出上述三派的范围。全真心性修炼的工夫,自陈致虚大倡其说之后,逐渐在后期丹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期丹经较重要的经典有《方壶外史》、《金丹正理大全》、《金丹真传》、《性命圭旨》、《张三丰先生全集》、《周易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道书十二种》、《天乐集》、《园峤内篇》、《证道秘书》和《乐育堂语录》等。
以上挂一漏,简略勾述了丹经流派的大致情况。但要强调的是,丹经的分派,实际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之后的章节里,我们将更关注于从丹经本身的特质,包括鼎炉、药物、火候、关窍和理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研习。
5、近代20世纪出现了两位道家大师,一位是大陆的陈撄宁,创立了仙学;一位是海外的肃天石,创立了新道学,均为拍大举中华养生学之集大成者。 女性在丹道修炼中不仅占主体地位,而且表明女性在丹道修炼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清代贺龙骧所编的《女丹合编》则汇集了女丹功法的宝贵资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道教中妇女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修行方法。⑧
其次,道教女丹在发展历程中同时也形成了众多流派。道教丹诀向来不肯容易示人,它主要依赖代代的师徒口授相传,女丹更是如此。因而,人们要探究道教女子修炼的派别并非易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丹派别完全无从考察。例如,陈撄宁先生在研究过女子丹法之后,认为根据其源流可将道教女丹分为六派,即中条山老姆派、丹阳谌姆派、南岳魏华存夫人派、谢自然仙姑派、曹文逸真人派、孙不二元君派。④陈撄宁认为:“以上六派,将魏晋以来女功修炼法门,概括已尽。详解如下:
(1)南岳魏(华存)夫人派。亦称存思派。奉《黄庭经》为宗,存思身神积气成真,男女皆可炼。其功法见于陈樱宁《黄庭经讲义》。
(2)谌姆派。亦称外金丹派。由谌姆传许逊、吴猛。以许逊《石函记》、吴猛《铜符铁券文》为主经,传天元神丹之烧炼与服食,兼以符咒修炼。
(3)中条山老姆派。亦称剑术派。《吕祖全书》记其源流,以剑术风炼钢成道,分“法剑”与“道剑”两般作用。
(4)谢仙姑派。仙姑名谢自然,十余岁童女即修道,故亦名童女派。童女未行经。身中元气布满,可免去筑基功夫,以辟谷休粮、服气、安神、静坐人手,以清静无为法得道,传《太清中黄真经》功法。
(5)曹文逸真人派。以《灵源大道歌》为祖经,以清心寡欲、神不驰外、专气致柔、元和内运为要诀。此派为女子清修派功夫,男女皆可用,功法纯正,陈樱宁《灵源大道歌白话解》述之甚详。
(6)孙不二元君派。亦称清静派,传太阴炼形之法,从斩赤龙人手,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坤道功夫次第诗》等传世。陈樱宁有《孙不二女丹诗注》记其功法。
若不是尊崇女性,道教女丹流派难以形成如此规模,也不会出现如此多的女丹书。从道教的女性崇拜现象和意识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在道教中,女人绝非是可有可无乃至可辱可贱的,而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享有独立人格、神格,独立意志、愿望的重要角色。”这一点贯穿在道教发展的始终,成为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大特色。 数术之学,也即所谓的阴阳干支、四象五行、星宿刑德等等学问,在中国古代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远超乎当今人们的想象。远至天道运行,近至人道吉凶,都渗透着数术的身影,丹道亦不能自免。数术之学的特点,在于用一个不是太复杂的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天地运行的动态模型。
那么于丹道而言,数术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其要领又是什么呢?我们说,数术实际是整个丹道的大背景,其影响无处不在。没有数术之学,也就没有丹道之学。而数术之学的精要,则在于《易》。
在前面谈丹道祖经时,我们没有提到《周易》,并非轻蔑《易》在丹道中的作用。相反,我们认为,《周易》是丹道的前提和基础。《易》之道,有象,有理。易理通过十翼特殊是系辞传(其它九翼同样重要)的发挥,是人们较为轻易看到和参研的。而易象的精妙之处,则除部分专门学者之外,大部分人多未能体见。
对丹道而言,最重要的易象,莫过于《复》卦。《复》之初九,象征一阳初起,其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得实在是太好了!然而真正体现天地之心的,并非《复》卦本身,而是《坤》《复》之间!看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在一些版本的圆图中,下方标有天根,上方标有月窟的字样。而天根的位置,正在《坤》卦与《复》卦之间的地方。为什么前贤以《坤》《复》之间喻天地之根呢?原因在于,易卦的阳爻,象征阳气,阳气主生。而《复》卦则是阳气初生之卦,有大地逢春,万物待发之象,所谓生意盎然就是指的这个景象。然而造化的奥秘,并非在此初生之阳气,而在于从阳气消隐,到阳气滋起的这段过程,这一段过程是人们无法观察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但睿智的圣人,却熟悉到此过程才是天地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因此用易象将之生动的表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坤》卦和《复》卦之间的意象。[1] 《系辞》所说的“生生之谓道”,《道德经》所说的“天地根”、“归根”、“复命”,《列子》所说的“机”,都是讲的这个天地生生不息之道,也正是丹道所本之道。生生,即是纯阳。
《周易》先天之学,起创于北宋邵雍,尧夫先生在《伊川击壤集》中有一首闻名的《观物吟》,其中段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此诗虽非指示丹道修习,然而如能常诵此诗,体其精义妙动之处,绝胜于兀坐十年之功!
数术的内容,有的精深,有的则刻板乃至迷信,我们必须具备准确的辨别能力,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也不宜忽视其应有的价值。特殊是,我们应该熟悉到,即使是古代《日书》这样非常初级,且有些死板的数术应用,也反映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范围天地”、“掌握阴阳”的数术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生生之道的最好表现。先人们这种质朴而深邃的聪明,令人肃然起敬。假如朋友们确实有志于丹道,那就绝不能避难畏艰,因离坎阴阳、四象五行、龙虎铅汞这此术语而止步不前! 理论上,我们应该阅读尽可能多的丹经,但广泛阅读必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广泛阅读就是以解析的方法,快速了解丹经的要害内容,了知其大略,可以增长见识,提高鉴别能力,也是修性之一途。解析丹经的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大家可以参考。而重点阅读,则是要精研某些丹经,反复诵读,最好能烂熟于胸,以供修习之用。所以,所谓应该阅读哪些丹经的问题,实际是指应该重点阅读哪些丹经。
选择丹经阅读,是个相对来说比较个性化的问题。因为个人喜好不同,又或传授不同,也有其它原因,都可能导至大家选择的结果不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方案,同时也会给出我们的理由。
大体而论,除《周易参同契》外,丹经当以宋元为正(包括五代时期),明清为辅。宋元丹经大都宗承古意,含蓄积淳,读来饶有意味,是我们最为推荐的,当然明清丹经也不应忽略。宋元丹经大都存于《道藏》之中,也有个别失收的,如赵友钦《仙佛同源》。有的朋友认为宋元丹经晦涩,我们的理解则不同。上一节我们提到说,丹道的理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框架- 应用”模式。在一个框架下,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实际应用。这一点,丹道与中医是类似的。实际上,二者同受数术之学的影响,“框架- 模型”的特点,正是禀承其质。既然是框架,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因此越重要的丹经,往往越不会直说其事,最明显的莫过于《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了。“参同”一词,不是很有些“框架- 应用”的味道吗?这些丹经的重点,在于传道,即丹道之框架。在这里,我们给研习丹道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不要急于追求什么下手法,应该多参详丹理,领悟丹道之博大精深处(甚至不少丹经诗词,其本身的文采,也是甚为可观的),之后再寻法诀,自然得心应手。
宋元以前的道书丹经,《道德经》和《周易参同契》是必须重要研读的。宋元丹经,我们推荐一些主要的如下:
《悟真篇》《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金丹大要》(上药、妙用、须知诸章要专心看)《金丹四百字》(其序非常重要) 《还源篇》《丹髓歌》《紫清指玄集》(玄关显示密论、修仙辨惑论、谢陈仙师寄书词首段、必竟恁地歌、快活歌可作重点) 《翠虚篇》(紫庭经、丹基归一论着眼)《崔公入药镜》(三字本,共二百四十六字) 《规中指南》《中和集》《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以上宜熟研,另外《吕公泌圆春丹词》、《破迷正道歌》、《周易参同契发挥》、《悟真篇注释》、《悟真篇注疏》、《悟真篇三注》等可以同参。
明清丹经,可以先看如下几篇:大道论(《张三丰先生全集》)玄肤论(《方壶外史》)修真辨难(《道书十二种》)悟真直指(《道书十二种》) 三车秘旨(《圆峤内篇》)《天乐集》这些都是丹经主流,历代都很重视,基本已囊括丹道大端。《道藏》中还有很多丹经,各有其价值存在,可作为下一步研习的内容,以领略丹经的变化万端,于中寻见其宗,也是一大乐事。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备两本《道藏精华》、《中华道教大辞典》之类的工具书,以便随时检索。 早期丹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李耳著。
《冲虚真经》,又名《列子》,列御寇著。
《通玄真经》,又名《文子》,计然著。
《南华真经》,又名《庄子》,庄周著。
《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闻名的炼丹学著作。该书本来未署作者之名,但其身份和姓名却已隐言于文中
《黄庭经》:有《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两种。另有《黄庭中景经》
《胎息经》即《高上玉皇胎息经》,收录于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该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难以查考
《抱朴子》,东晋道家理论著作。东晋葛洪撰。
《龙虎经》即《古文龙虎上经》,又名《古文龙虎经》或《金丹金碧潜通诀》,简称《龙虎经》或《金碧经》,收入明《正统道藏》太玄部
《玄珠歌》《玄珠心镜注》《入药镜》《破迷正道歌》《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钟吕派主要著作)
《悟真篇》,道教内丹学闻名典籍,成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张伯端,后人奉为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
楼主想升天吗?看这些没用的 还不如看看《黄帝内经》。在养生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真成仙了!
估计楼主要被楼上的气晕了吧!他们居然给你推荐现代奇幻小说,无语中。。。。看你这么信道,给你推荐点吧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十一卷
2,1*417,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1*425,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洞真部本文类,五卷,李嘉谋注
4,1*452,无上内秘真藏经,洞真部本文类,十卷
5,1*496,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五尘中并卷
6,1*512,上清大洞真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卷
7,1*556,大洞玉经,洞真部本文类,二卷
8,1*576,太上三十六部真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卷
9,1*608,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洞真部本文类,十卷
10,1*695,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11,1*709,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正本),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12,1*745,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3,1*748,高上玉皇心印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4,1*748,高上玉皇胎息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5,1*749,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6,1*758,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培册尊玉枢宝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7,1*762,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8,1*768,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9,1*772,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0,1*773,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1,1*773,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2,1*774,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23,1*799,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4,1*806,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5,1*806,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6,1*808,太上九天延祥涤恶四圣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7,1*812,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8,1*815,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应验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29,1*816,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本愿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0,1*820,元始八威龙文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1,1*821,黄帝阴符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2,1*822,混元阳符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3,1*822,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洞派迹真部本文类,一卷
34,1*832,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5,1*833,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6,1*835,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37,1*845,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8,1*851,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二卷
39,1*855,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0,1*858,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1,1*860,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2,1*867,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3,1*868,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4,1*870,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5,1*872,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6,1*873,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7,1*874,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8,1*874,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49,1*874,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50,1*878,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当然了,还有好多,你参见《正统道藏》吧。
四川苍溪云台观欢迎你
苍溪云台山,为道教创始人张陵修真之 所,是道教二十四治所下八治之第一治, 云台山乃道教胜地。云台山,位于苍溪五 里、云峰与阆中的交界处,距苍溪县城约 18公里。 1968年,张其昀监修的《中文大辞典》 (台湾版)载:“云台,山名,在四川省苍 溪县东南。”唐《元和郡县志》记载,苍溪 县境有云台山,并为道教名山。宋《太平 寰宇记》也有张道陵在苍溪云台山学道升 天的记载。元《四川省地图》、明、清 《宝宁府志》、《苍溪县志》、《蜀水 经》都有类似记载。清《道藏辑要》:道 教初有24治所,分为上中下三个八治,各 有称谓。下八治之第一治为“云台山治,在 巴西郡阆州苍溪县悄粗者东。”民国《中国古今地 名大辞典》、1948年版《辞海》亦都有张 道陵在苍溪云台山修道成仙的记载。 众多文献证明,苍溪云台山是名山,且 与道教有关,是道教创始人张陵“升天”之 地。道教圣地云台山,位四川省苍溪县东 南三十五里,风清气和,土腴泉洁,神蛇 不螫,猛兽能驯。常有彩霞密覆其岭,灵 鸟瑞雀翱翔,抗苍涯於穹昊,耸绝壁於云 霄。立云台为名,以标显奇异耳。若登高 眺望,则千岩万壑,金碧推叠,龙蟠虎 踞,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环 富,尽神人之状丽矣!又其灵粹滋孕,故 代生异人,为刚风浩气之所。云台山为二 十八治之一,玄都律第十六云:「治者性 命魂魄之所属也。」昔太上於汉安二年正 月七日午时,立下二十四治,即上八治、 中八治、下八治,以应天二十四气,又张 天师所加四治,共二十八治,合二十八 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而於云台山 受封为天师。天师方亲受太上质?,当步纲 蹑纪,统承三天,佐国扶命,养育群生, 整理鬼气,传为国师。依其度数,开立二 十四山治,十九静庐授以正一盟威之道, 伐诛邪伪。永寿二年九月九日天师於此白 日升天,万民尽见。尔后与天下万神分付 为盟。云台山治即属二十八宿之胄星。云 台坤维福地,代仙圣屡垂经教,昔黄帝於 云台山得?先生授以龙蹻经。建康元年甲申 老君再降于云台山授天师三洞众经。 云台治中内录言:「太上老君传授云台 正治官图治山?鼎等得四十六代。即太上老 君於云台山开太一宗,其继续大宗师次第 如下:第一代大宗师太上老君。第二代王 君。第三代章震。第四代若士。第五代李 元君。第六代张道陵。(太上老君於云山授 法於张道陵,张道陵为第六代大宗师)第七 代张申,第八代李仲春。第九代李少君。 第十代栾巴。第十一代阴长生。第十二代 张景霄。第十三代刘冯。第十四代刘政。 第十五代孙博。第十六代元放。第十七代 介象。第十八代李延。第十九代刘景。第 二十代东海郭延。第二十一代灵寿光。第 二十二代何述。第二十三代罗先期。第二 十四代甘孝先。第二十五代石帆公。第二 十六代宫户。第二十七代施存。第二十八 代葛玄。第二十九代尹思。第三十代尹 轨。第三十一代女仙樊忠和。第三十二代 女仙李元一。第三十三代刘纲。第三十四 代张秦。第三十五代王列。第三十六代许 逊。第三十七代郑思远。第三十八代李淳 风。第三十九代李惠举。第四十代李保 真。第四十一代林通元。第四十二代李 弘。第四十三代林逢春。第四十四代孟 钦。第启薯四十五代何子明。第四十六代黄元 吉。第四十七代黄金榜字黄史(道号赤苍 子)」。 兹为承传太上老君所创之太一宗脉凳陪,爰 设立「中国道教嗣熊宗师府」(本府为辅导 各宫府之机构)及「大罗金仙府」,做为重 整道教之圣地。因其山势峻拔,灵气流 布,终年烟霞环覆,故取名「云台山」。 太上老君以其所著经典-道德经、西升 经、太上感应篇、日月混元经、清静经、 混元阳符经、太上老君消灾经、太上老君 开天经、太上老君救生真经、内观经、内 丹经、五斗金章受生经、太素经、元道真 经等等,做为承传道脉之经纬,以济度苍 生,普化世人。 云台巍巍,老君启圣,道范昌流,吾等 当共慕云台清虚,澄神寡欲,体道修真, 恪遵太上清静之教,为无为於此心,事无 事於天下,以重兹山,以福国祚。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与《混元阳符经》相配,论涉养生要旨、气功、房中等方面。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作为一部高度精炼的道教经书,《黄帝阴符经》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性精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不是简朴因袭易学义理派的言辞,而是运用其义理思维,以《易》通《老》,演述“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道教《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因穗旁数竖此李筌、张果老、朱熹等人曾先后为《阴符经》作注。朱熹虽然认为其伪但认为“非深于道者不能作”。《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所以也叫做《黄帝阴符经》。因而有题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解。这一说,最不合理。宋黄庭坚说:“《阴符经》出于唐李筌。熟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①。好事者说黄帝撰经,并且假托太公、张良等作注,这些都是显明的依托古人说法,不可置信。自唐李筌为猜毕橡《阴符经》作注,以后累朝均不乏好事者步其后尘,迨至晚清,《阴符经》注解本已不下百余种,今仅存于明《正统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种。注解虽多,但众说纷纭,见解芜杂.
混元阳符经。一歼如篇。不著撰氏蔽启人,疑出於六朝。全篇仅一百四十馀字,皆四并御言韵文。
关于混元阳符经和混元阳符经全文及译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