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古诗文集时间:2022-11-21 17:16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载驰是古诗吗,以及诗经载驰原文及翻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诗经·邶风·泉水》:开车兜兜风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牵,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文章要是没点儿花边,点击量和关注度似乎都是上不去的。
《诗经·邶风·泉水》看起来很有料,据说是小妾写的。至于实事是不是这样,大概只有鬼知道了。
《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卫女嫁给诸侯,父母去世时,想要归宁而不得的即兴创作。通览全诗,似乎没有父母去世的明证。再说了,父母亡故不让归宁吊丧,多长有些没天理。何楷的《诗经世本古义》认为,这首诗与《载驰》相类,都是许穆夫人不能救卫,控诉大国之作。考虑到《载驰》一诗归于《诗经·鄘风》,姚际恒认为是许穆夫人的媵妾所写。种种臆测,实际上都是读诗之人的个人见解。虽然找不到详细的文献、史料作为明证,但这种种臆测可以导引后来的读者反复诵读原诗,将各色背景代入进去琢磨玩味,找出自己的结论来。
清人方玉润在姚际恒的基础上,认定《诗经·邶风·泉水》是《诗经·鄘风·载驰》的唱和之作,后者的作者是许穆夫人,前者的作者算是许穆夫人陪嫁时所带的媵妾。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方玉润将两首诗做了对比印证。
《载驰》写“载驰载驱,归唁卫侯”,《泉水》和之“饮饯于祢”、“饮饯于言”;《载驰》写“驱马悠悠,言至于漕”,《泉水》和之以“思须与漕,我心悠悠”;《载驰》写“控于大邦,谁因谁极”,《泉水》和之以“娈彼诸姬,聊与之谋”;《载驰》写“大夫君子,无我有尤”,《泉水》应之以“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载驰》写“控于大邦”,大开大合大气量;《泉水》写“娈彼诸妾”,低眉顺眼回到亲戚朋友、里短家常。《载驰》用词考究,对仗工整,显然出于名门闺秀;《泉水》言辞朴素,甚至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刻意用了寻常言语,俨然出自邻家女孩。特殊是其中的“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俨然就是日常白话。更有有生趣的是,诗歌末尾居然来了句——“驾车出游,以写我忧”。言外之意是说“这说不尽的烦心事,算了,干脆驾车兜兜风、散散心去!”俨然就是顽皮女子的做派,断然不是许穆夫人那样的大家闺秀能够作出来的。
这首诗在孔子编订的《春秋》中被引用,文公二年,鲁人跻僖公位之事,在孔子看来是不妥的,于是《春秋》引“问我诸姑,遂及伯姊”一句,表明鲁国宗庙的这一做法于礼不合。
一定程度上来看,《春秋》的引用,隐隐表明这首《诗经·邶风·泉水》特殊强调“礼”所倡导的秩序,按照方玉润的推测,这首诗是许穆夫人的媵妾所作,可以理解成是一首恪守位置与本分的典范之作。
泉水汩汩不停淌,终归入淇浩荡荡。心念卫国多罹难,无时无刻不在想。姬姓血脉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初宿泲地犹在忆,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随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妹弟。
梦中还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当在言。车轴养护焕然新,唯恐路上紧走慢。奔驰速奔归卫地,无暇顾及祸与患。
我之思绪在肥泉,肥泉引我声声叹。再想须城与漕邑,忧伤无尽诸事倦。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且把愁忧散。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许穆夫人到底是谁,其实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了,她一生中了写了不少诗,但是有三首非常的值得大家学习了,那么这个许穆夫人最闻名的三首诗分别是哪三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解谜看看吧!
1、《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竹竿》描写许穆夫人远嫁他乡思念故乡又不得归宁,无尽的相思无法排解,以诗抒情,聊以慰籍。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足以惹人相思;即使眼前锦衣玉食,歌舞嬉戏,依然时刻不能忘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泉水》同样描写许穆夫人思归不得的惆怅,但较于《竹竿》好像更进了一步,心情也更加迫切。诗中除了咏叹,更增加了行动,与姐妹们商量,甚至想驾车直接奔卫。虽然最终囿于礼教而不能成行,但这种思念故乡的急迫心情,以及愿望无法实现的煎熬,跃然纸上,令人不忍卒读。
3、《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载驰》抒发了许穆夫人国难当头身先士卒舍身救国的迫切心情,冲破重重阻力也要回到祖国。诗中突出地描写了她同阻挠她回国的许国大夫们进行义正辞严的辩驳,展现了许穆夫人大义凛然,誓死不屈的气概。
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了三首抒情诗,语言柔美,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情真意切,真挚感人,脍炙人口,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历代受到世人推崇。
古诗《鄘风•载驰》全文如下:
《鄘风•载驰》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春秋时期,北方狄人经常侵扰中原诸侯国,对诸国构成很大的威胁,中原大国也曾经对狄人进行打击,但狄人战斗力很强,骑兵部队更是彪悍,经常令诸国疲于应付,难以根除这个隐患,而作为北方狄人的近邻,中等诸侯国的卫国更是提心吊胆得严加防范。
当卫国传到第十八位国君——卫懿公的时候,他不修国政,国力衰败,北方狄人虎视眈眈,他依旧淫乐奢侈,以养鹤为乐,整日与鹤为伴,对鹤封官进爵,有的被称为“鹤将军”,有的被誉为“鹤大夫”,均享受俸禄。君王有如此兴趣,国人中的阿谀奉承之人趁机拍马屁,争相献鹤取宠。为了表示对这些“鹤将军”、“鹤大夫”的尊崇,外出游玩还让这些鹤乘着华丽的轩车招摇过市。
养鹤需要一笔很大的开支,这笔钱就摊到了卫国百姓身上,苛捐杂税让卫国百姓苦不堪言,谁让卫国摊上这么一位玩物丧志的主子呢?而这位一国之君甚至不如一个小姑娘懂事。这位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卫懿公的堂妹,因后来嫁给许国国君,被称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姬姓,春秋时期卫国人,于公元前690年出生,是卫公子顽和宣姜的女儿。母亲宣姜是齐僖公的女儿,家景可谓显赫。她母亲宣姜是个大美女,许穆夫人更是才貌双全,擅长诗歌。自小许穆夫人就听到卫国遭狄人侵袭的事情,很是担心国家的安危。
到了成亲论嫁的年龄后,这样的漂亮佳人更是不会让人放过,据说齐桓公和许穆公同时上门求婚,古代诸侯国之间联姻实际是有很强的政治动机的,是有着结盟的性质的。
不过齐桓公是否来提亲,正史上没有记载,倒是汉朝刘向《列女传·仁智篇》云:“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
但刘向的《列女传》实际上并不考究,一些地方记载失实,所以说齐桓公来卫国求婚并不可信。
按列女传里所说,许穆夫人要嫁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齐国。齐国是大国也是强国,还是自己的邻居。卫国面临戎、狄的威胁,一旦国家有难,齐国能很快做出反应,救援卫国。假如嫁到许国,就没这么便利了,许国是个小国还离卫国这么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帮不了卫国。
列女传里说得像真的,可问题是许穆夫人母亲宣姜和姜小白,也就是和齐桓公是同父异母的关系,父亲都是齐僖公。齐桓公论辈分还是他女儿的舅舅。
所以既然许穆夫人是齐桓公的外甥女,齐桓公想必也知道这个,为何还要来卫国向自己的外甥女求婚,难道堂堂一国之君找不到美丽老婆了吗?于理于情都说不过去。刘向《列女传》初衷是好的,歌颂优秀的女性,不过不能乱点鸳鸯,违反伦理。齐桓公向许穆夫人求婚这样的大事,在正史上没有记载,本身就说明这个事不靠谱。
于是就不存在许穆夫人纠结该嫁给谁了,此刻她只有离开娘家去遥远许国的感伤。离开故乡的许穆夫人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抒写诗歌表达她的思乡村爱国之情。《竹竿》表现的是刚出嫁时的思乡之情,而嫁到许国一段时间后对故乡的思念仍旧难以释怀,这时许穆夫人在30岁左右,《泉水》这首诗歌表现出此刻他对故乡的思念和爱国情绪日益强烈。当国家出现危难之时,她的《载驰》一诗更是将爱国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载驰》这首诗作是在卫国几乎被灭国的背景下创作的,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回到卫国。
前660冬,北方狄人2万铁骑攻卫,玩鹤丧志的卫懿公惶恐万分,下令招兵迎战。他的“鹤将军”,“鹤大夫”此刻一言不发,既不能打仗也无法出谋划策。大臣们奚落他,百姓们指责他横征暴敛,不肯从军打仗。卫懿公只好到处抓壮丁,收编入伍开往前线。
卫懿公命大夫石祁子、宁庄子守卫都城,自率中军开赴荧泽迎战狄人。作为游牧民族的狄人野蛮彪悍,而且全是骑兵部队,战斗力极强。别说是卫国,就算是齐国等大国碰到狄人也是非常谨慎,不敢大意。卫国军队本就缺乏练习,人心不齐,碰到强敌很快溃不成军,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就算死了野蛮的狄人也没有放过他,居然分食了他,吃得只剩下肝脏。
卫懿公死得很惨,但死不足惜,但卫国的百姓却遭了大难,狄人铁骑冲进城中,来不及逃避的卫国百姓惨遭杀戮,财物被洗劫一空,城中尸骨累累。
卫国公子申带领幸存700多个百姓,在其姐夫宋桓公的接应护送下,逃到漕城,宋桓公又从共、滕两地移来五千移民,拥立公子申为卫君,是为卫戴公。卫戴公本就体弱多病,经不起这一通折腾,不久就病故了,卫国人又拥公子毁为卫文公。
此时远离故国的许穆夫人听闻自己祖国遭受狄人入侵,君王阵亡、百姓惨死、流离失所的消息后,悲恸万分。他要夫君许穆公出兵帮助收复被占的国土。许穆公认为自己国力微小,恐怕会招惹狄人对许国不利,拒绝出兵,只派了使者去卫国吊唁。许穆公的考虑不无道理,当时狄人确实凶残,此前北狄已经攻破了邢、卫两国,此两国都是中等诸侯国,尚且如此,许国更无法阻止北狄。后来齐、郑、宋及曹、许等中小诸侯联合进剿都未能将狄人制服。
不过就算是这样,作为盟友和联姻之邦就应该履行联盟义务和承诺,在自己盟国,自己的朋友亲人面临灭顶之灾时,道义决不可丢。否则等你有难时谁又来帮你呢,许国君臣的考虑显得极为短视,许穆公完全推卸了责任和义务,毫无夫妻之情,友邦之义。
看到自己的丈夫是这副怂样,许穆夫人失望至极。她决定独自返回卫国,与自己的祖国共患难。
然而就是这个愿望也遭到许国君臣上下的阻挠,讥笑他是女流之辈,回去也没有什么用处;有的说她已经是许国的人,回到卫国会将北狄人引到许国来;还有的说她不为自己考虑,也该考虑下你的夫君和儿女们的安危。
面对一大堆唾沫星的狂轰滥炸,夫人怒道:“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们不帮卫国也就罢了,还阻止我回国,我是卫国人,祖国危难之时,我能袖手旁观吗,我意已决,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许国君臣被说得面红耳赤,无奈地回去了。
许穆夫人归心似箭,归国途中写下流芳千古的诗歌《载驰》,抒发爱国情怀和排除万难回国的决心。全文如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首诗情真意切,令无数人动容,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在各诸侯国间传颂。《左传》就记载:“郑子家赋《载驰》”、“穆叔见叔向赋《载驰》”。许穆夫人知道单凭自己和卫国的力量,不足以收复故土。必须有外援的强力支持,她向近邻齐国求援。
齐桓公深为她的爱国情操所感动,《载驰》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齐桓公可谓尽心竭力,据《左传 闵公二年》记载:(卫)及败……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齐桓公不仅让自己的儿子亲率3000人,三百乘战车,帮助卫国守卫漕城,还送了大批的物资救急。齐桓公又号召宋、郑等大国倾力相助,帮卫国重建都城,修筑城防,修造宫室。齐桓公为了表达自己对许穆夫人的敬重,还厚赠许穆夫人华美的车子和上等锦缎30匹。
《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归(馈)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匹)。”,两者都是非常珍贵的礼品。齐卫本就有着极深的联系,齐桓公还是许穆夫人的舅舅,也算是对她的关怀吧,这些举动同时也彰显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和雄厚国力。
外援不可少,自己也得争气。许穆夫人回到卫国后,不顾长途劳累,立即下车救助平民百姓,将带来的物品帮助难民度过难关,帮助百姓寻找营生自救。哥哥卫戴公即位不久就死了,她和卫国臣民立即将流落齐国的公子毁接回即位,这就是比较有作为的卫文公。
卫国的军队在与狄人的战役中伤亡殆尽,她就号召动员卫国百姓入伍,组建军队自卫,一下组织起来4000人的军队保卫国家。
许穆夫人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女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女中豪杰,在卫国国家危难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奔走呼号,抒写诗歌《载驰》,产生了深远影响。卫国能从被灭国的绝境中走出来,许穆夫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加上卫国新君卫文公励精图治,与邻国修好,卫国终于得以复兴,国运延续了400多年。许穆夫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冲破重重险阻回国,受到卫国人民的欢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卫国军民的爱戴,英名万古流芳。
《鄘风·载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春秋时期许穆夫人的作品,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是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赶到曹邑为吊唁祖国的危亡而作。
全诗四章。一、三章各六句,二、四章各八句。第一章交代本事;第二章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第三章矛盾徐徐缓和,诗的节奏徐徐放慢;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诗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显示了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关于载驰是古诗吗和诗经载驰原文及翻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