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诗名大全时间:2022-11-16 12:16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汉广古诗文,以及汉广古诗文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尊敬的朋友您好!
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漂亮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汉广
南有乔木⑴,不可休思⑵;汉有游女⑶,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⑷,不可方思⑸。
翘翘错薪⑹,言刈其楚⑺;之子于归⑻,言秣其马⑼。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⑽;之子于归,言秣其驹⑾。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阔,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阔,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阔,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这是流行于汉水流域的一首民间情歌,描写一个男子爱慕一个女子而得不到的苦闷心情。方玉润曾在《诗经原始》里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的;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将《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不免有些迂阔。但诗中确有对采樵过程的暗示,既有文本依据,也符合劳动经验,因此一般说来,都将抒情主人公解读为一位青年樵夫。
全诗共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全部采用比兴手法。
第一章一连用了四个比喻,说明意中人无法追求。旧说将“游女”解释为汉水的女神,进而把这首诗说成是歌咏汉水女神的诗,像《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歌咏湘水女神一样。但是,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好像将汉水女神看成一种比喻更合理。闻一多先生说它:“借女神之不可求以喻彼人之不可得,已开《洛神赋》之先声。”说得很有道理。
第二、三两章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可是,幻境终有破灭之时。他闭上眼睛将一腔私心恋慕化作美好的幻想,睁开眼却只见汉水茫茫。从美好的幻想中落回到现实中,他只有悲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每章的后四句都是一字不易地重复,一唱三叹,循章进意。第一章表达主人公对爱慕的女子渴望以求的心情,后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将求之不得的无限怅惘之情渲染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
先秦佚名《汉广》,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音:
nán yǒu qiáo mù,bú kě xiū sī。hàn yǒu yóu nǚ,bú kě qiú sī。hàn zhī guǎng yǐ,bú kě yǒng sī。jiāng zhī yǒng yǐ,bú kě fāng sī 。
qiào qiào cuò xīn,yán yì qí chǔ。zhī zǐ yú guī,yán mò qí mǎ。hàn zhī guǎng yǐ,bú kě yǒng sī。jiāng zhī yǒng yǐ,bú kě fāng sī。
qiào qiào cuò xīn,yán yì qí lóu。zhī zǐ yú guī,yán mò qí jū。hàn zhī guǎng yǐ,bú kě yǒng sī。jiāng zhī yǒng yǐ,bú kě fāng sī。
译文: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紧喂饱她的马。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紧喂饱小马驹。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诗词赏析:
《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漂亮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假如换一种读法。
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魄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
《汉广》,《诗经·周南》第九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漂亮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则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掌握,简明而精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央诗句。《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汉广——单相思的哀歌,《诗经》中的诗文,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恋爱诗。抒怀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名斑斓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围绕纠缠,无以挣脱,面临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悦耳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怀主人公的青年樵夫,砍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漂亮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掌握,简明而精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央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鲁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不过一部《诗经》,总体落实在现实人生,“十五国风”,皆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间歌谣,因此好像没有必要将此诗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
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玉润曾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诗经原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假如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魄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二、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究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详细写实。《蒹葭》全篇没有详细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详细写实得多,有详细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详细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详细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夜读扬之水先生《诗经别裁》里的《汉广》篇,先生说“《诗》有悲愤,有怨怒,有哀愁,却没有感伤。” 我本迷惑“哀愁”跟“感伤”的相似与不同。不过前几日刚好读到陆游那句“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此刻恍然,哀愁和感伤还是大不同的。哀愁或许更真实,详细,也更直接,与生命体的当下息息相关,紧紧相连,是没有一刻可以忘记或放下的,时时刻刻重重的压在心上。而感伤或许更类闲愁,说难听点,空闲所致,闲的时候若刚好心情也不太好,那么天时地利人和,情景交融,便可以源源不绝的产生这种闲愁,倘若真是忙的不可开交也苦到不堪忍受时,这种庸人自扰的愁绪恐怕是不配近身。哀愁关乎生命本身,感伤更多的靠意象跟氛围烘托,甚至无病呻吟也是常有的。所以诗经感人,古诗也感人,但很多工于辞章,别致俏丽的唐诗宋词,虽满纸伤心言,读着反而难以入心,全因为那不是浑然天成的哀愁,而是刻意为之的感伤。
《汉广》篇末,先生说“《诗》写男女……它不是一个故事一个结局的光明,而是生命中始终怀藏着永远的光明。” 真好,先生总能说出直达人心的句子……
关于汉广古诗文和汉广古诗文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