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诗名大全时间:2022-10-20 13:44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狂夫古诗阅读答案,以及狂夫杜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1.杜甫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杜甫狂歌行,赠四兄
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长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公卿朱门未开锁,我曹已到肩相齐。
吾兄睡稳方舒膝,不袜不巾蹋晓日。
男啼女哭莫我知,身上须缯腹中实。
今年思我来嘉州。嘉州酒重花绕楼。
楼头吃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还相酬。
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幅巾鞶带不挂身,头脂足垢何曾洗。
吾兄吾兄巢许伦,一生喜怒长任真。
日斜枕肘寝已熟,啾啾唧唧为何人。
3.刘禹锡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
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
欲向醉乡去,犹为色界牵。好吹杨柳曲,为我舞金钿。
4.刘叉狂夫
大妻唱舜歌,小妻鼓湘瑟。
狂夫游冶归,端坐仍作色。
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
5.元稹狂醉
一自柏台为御史,二年辜负两京春。
岘亭今日颠狂醉,舞引红娘乱打人。
6.白居易狂歌词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余赀。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7.白居易狂言示诸侄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8.白居易酬思黯戏赠同用狂字
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
慰老资歌笑,销愁仰酒浆。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须狂。
9.司空图狂题二首
草堂旧隐犹招我,烟阁英才不见君。
惆怅故山归未得,酒狂叫断暮天云。
须知世乱身难保,莫喜天晴菊并开。
长短此身长是客,黄花更助白头催。
10.方干狂寇后上刘尚书
孙武倾心与万夫,削平妖孽在斯须。
才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
独柱支天寰海正,雄名盖世古今无。
圣君争不酬功业,仗下高悬破贼图。
11.杨凝式题怀素酒狂帖后
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
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12.吴筠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
接舆耽冲玄,伉俪亦真逸。傲然辞征聘,耕绩代禄秩。
凤歌诫文宣,龙德遂隐密。一游峨嵋上,千载保灵术。
诗——狂夫作者: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1,百花潭水即沧浪2。
风含翠筱娟娟净3,雨浥红蕖冉冉香4。
厚禄故人书断绝5,恒饥稚子色凄凉6。
欲填沟壑唯疏放7,自笑狂夫老更狂8。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讳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2.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亮著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3.筱: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4.浥: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5.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6.恒饥:长时间挨饿。
7.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8.狂夫:自称狂夫是自我解嘲之意,也有不屈品节,乐道安贫之意。
这首诗与上一首同作于上元元年(760)夏天。诗的前四句细腻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人在自然中央灵的清静和愉悦。五六句调转笔锋,用凄凉的情调写出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七八句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
《瀛奎律髓》云:"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余首,求其郊野闲适如此者仅三篇(按:指《江村》、《南邻》、《狂夫》)。而此之第三篇后四句,亦未免叹贵交之绝,怜贫稚之饥。"杜诗常自道贫寒,略乏超然之致。然此诗五六句虽略嫌过实,却与七八句之狂放形成对比,突现老杜之傲骨嶙峋,此正杜诗"沉郁顿挫"之处
杜甫《狂夫》译文及赏析1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这两句的诗意: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饱经丧乱之后,有一个安身之地,即浣花溪畔的草堂,心情伸展了;既有“清潭”,何必“沧浪”,心满足足了。景致幽美,心情伸展,情景交融,故而称妙。出自杜甫《狂夫》。
原文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⑴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亮著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参考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狂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居住环境,在饱经丧乱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伸展旷放。颔联写浣花溪的漂亮景色,与颈联写自己靠人接济,一旦故人音信断绝,一家人就不免挨饿的凄凉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却还在兴致勃勃地赞美漂亮的自然风光,更显狂态。尾联写出这种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伸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顿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漂亮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漂亮的自然风光。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柔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心旷神怡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柔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听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杜甫《狂夫》译文及赏析2
狂夫原文: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注释
⑴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亮著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⑷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⑸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⑹恒饥:长时间挨饿。
⑺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狂夫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伸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顿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漂亮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漂亮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柔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心旷神怡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柔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听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伸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顿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漂亮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漂亮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柔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心旷神怡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柔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听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关于狂夫古诗阅读答案和狂夫杜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