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诗名大全时间:2022-10-20 13:36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还礼诗词,以及还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炎帝部落王 冬雪映梅开 三十夜幕临 有兽名为夕 夕来秧庄稼 炎黄命于异 令将其擒拿
害民食罚劳 算定夕三十 凌晨必到来 异见夕大喜 此兽曾相识 曾职官与天 之其兽名瑞
为赐福官骑 瑞夕祥云临 ``当时异将美食佳肴送夕兽 换得祥瑞还喜气 后代。抱桃还礼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谚语:夏雨北风生。
北风来还礼。南风吹到底
有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下面是全文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文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嗜,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猢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下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揖,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置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尔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智慧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允许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下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怕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允许。官尊着哩!”樵大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棍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骊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怕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弩,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大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幽静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闻声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如果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大欠身而【答案】:“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
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资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一会。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长?”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当,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钟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熟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当,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当,彼此谈心叙话。正是:“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余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弟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于。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将钟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命童子取黄金二笏,不用封帖,双手捧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离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问,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至船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了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直至晋阳,回复了晋主,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尔,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朱帘。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而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等了一会,想道:“我理会得了。江边来往船只颇多。我今日所驾的,不是去年之船了。吾弟急切如何认得?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吾弟闻之,必来相见。”命童子取琴桌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傥吾弟居丧,可为赠礼。”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在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于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
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智慧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问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沈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二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者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钟家庄去。”老者闻“钟家庄”二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育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
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道:“元来是吾儿挚友。”扶起伯牙清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枢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瞩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钟徽之家。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怕,就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蓝。
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智慧,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珍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下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下面是全文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文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嗜,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猢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下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揖,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置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尔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智慧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允许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下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怕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允许。官尊着哩!”樵大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棍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骊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怕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弩,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大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幽静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闻声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如果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大欠身而【答案】:“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
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资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一会。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长?”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当,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钟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熟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当,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当,彼此谈心叙话。正是:“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余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弟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于。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将钟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命童子取黄金二笏,不用封帖,双手捧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离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问,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至船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了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直至晋阳,回复了晋主,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尔,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朱帘。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而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等了一会,想道:“我理会得了。江边来往船只颇多。我今日所驾的,不是去年之船了。吾弟急切如何认得?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吾弟闻之,必来相见。”命童子取琴桌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傥吾弟居丧,可为赠礼。”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在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于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
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智慧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问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沈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二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者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钟家庄去。”老者闻“钟家庄”二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育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
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道:“元来是吾儿挚友。”扶起伯牙清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枢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瞩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钟徽之家。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怕,就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蓝。
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智慧,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珍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下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后人为慨叹知音之难觅,遂留下了许多诗句来传唱,“知音世所稀”,“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相识遍天下,知音有几人”。
1.赞美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
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役。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长暗荒丘。
卧龙 明•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2.求诸葛亮的妻子的具体资料
黄硕, 字:月英, 籍贯:荆州沔南白水人(今地域不详) 【父】黄承彦 【母】蔡氏 说法一: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
也有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假如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硕。
黄月英本名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野史里面写到她的身体壮硕,枯黄的头发,黑黑的皮肤,上面还长了一些鸡皮疙瘩,不管怎麽看都不算是美女,可是她才德兼备,相传诸葛亮北伐时为了解决粮草运送问题而使用的【木牛流马】以及一种攻击力强盛的【连弩】、南征孟获时为避免瘴气而服用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等都是出自黄硕的巧思,这名奇女子不但有一双巧手,而且持家有道,不管大小事情都处理的妥妥贴贴,让诸葛亮一生无后顾之忧,同时也是他事业上强而有力的支柱。如果诸葛亮当时娶的是貌若天仙的美女将会怎么样? 传说诸葛亮读书时很智慧,诗词歌赋过目能读,琴棋书画一看就通,加上长得眉清目秀,所以人们说他既是奇才子,又是美男子。
诸葛亮二十五岁那年,州里有不少的认上门做媒,门槛都成了凹形,可他却一个也没有允许。人们在背后偷偷的议论:“你看诸葛亮如此的眼高,看他到时娶个什么样的‘仙女’。”
一天,诸葛亮在书房的书柜下捡了一封信,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他的老师的。信的头页虽然已残,但信上的字迹还比较清楚,可以看完信中大意。
内容主要是讲振兴汉室的话语。由于信件内容丰富,他看得非常的认真。
当他看到信尾时,只见写着“女儿叩上”四个字,心中一喜:“原来是师妹写的呀!以前总是听老师说师妹是个才女,今日看来,果然非凡。我若娶她,岂不是我的福气。”
想道这里,便去求嫂子做媒。 嫂子是个热心肠,平时就非常关心诸葛亮,对他的婚事更是操心,今日听道要请她做媒,便兴奋的允许了。
“是哪家的千金?” “是黄承彦老师的女儿。”诸葛亮答道。
嫂子听了一惊。“你难道没有听人说:‘黄承彦的女儿,一头的黄发,个子矮小,皮肤黑……’?” “我爱的是她的才华,不管她长相如何。”
嫂子见如此便道黄承彦家去提亲了。她到“黄”家将婚事一提,黄承彦便说:“好是好,但我还是要回家和女儿商量一下。”
嫂子说:“那我就静候你的佳音了。” 黄承彦回家后不久,就给诸葛亮去的一封信,叫他到家中商量婚事。
诸葛亮接到信后,便马上动身,到老师家去了。 黄承彦将诸葛亮迎到家中,摆设了酒宴,为诸葛亮洗尘。
酒过三巡,黄承彦说:“我女听说你要娶她,便要你明天到后花园见面。实不相瞒,后花园有个铁门,并且园内机关重重,随时都有送命的可能,你是否愿意前去?” 诸葛亮说:“就是上刀山、下油锅,我也愿前往。”
“好,今日天色已晚,你先到书房休息,明早去花园与她见面,不过要千万小心。”诸葛亮点头说到:“是!” 次日,诸葛亮吃过早饭,整理好衣冠便向后花园走去。
刚一进铁门从门后,冲出一只老虎向他扑来。诸葛亮赶忙向旁边一闪,躲了过去了。
猛虎又连扑了四五下,他均躲过去了。这是猛虎愈扑愈猛,此时诸葛亮已经是汗流浃背,本想靠墙休息一下,可老虎又扑过来,已经来不及躲闪了,幸好老虎扑偏了。
撞在了墙上,摔了个粉碎。 诸葛亮仔细一看,此老虎为木头铁身,钢做的内脏,做工精致,简直和真的没有区别。
他暗自称赞:“原来只是听人说,黄硕会用木头做各种动物,并可以与人搏斗,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师妹真是女中奇才。” 诸葛亮见门中机关已经破了,心中非常兴奋。
此时一个丫鬟过来,说:“公子,我家小姐已经等候多时了,请随我来。” 丫鬟将他带到一个亭子里,只见小姐面朝里,斜依栏杆,手中拿着一本书在轻声朗读。
诸葛亮上前施礼道:“师妹,让你久等了。” 小姐忙转过身来还礼,让座。
两人座定后,诸葛亮仔细打量了小姐一番,不觉一惊。小姐并非向外面传闻的那样丑。
她头发墨染、面如桃花、身材窈窕、大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简直就是一个绝色美女。 他们对座在桌前,一边品茶,一边吟诗,两人均羡慕对方的才华,便定下了终身大事。
“小姐,在下有一事不明,还望赐教。”诸葛亮问道。
“请说。” “你长得如此的漂亮,为什么外面相传你,长得非常的丑呢?” “因为父母命我留学韩国,韩国之人精通易容之术,我就地整容,所以就变成了这个模样。
怎么你喜欢吗?” 诸葛亮愚昧不知韩国是那个国家再次请教。黄硕笑曰:“都传说公子是奇才美男,竟不知韩国是哪里?韩国就是南朝鲜。”
诸葛亮一听喜上眉梢,这黄小姐不仅貌若天仙还知书达理。正经还是留过洋的研究生。
把她留在身旁帮我,岂不美哉优哉? 诸葛亮速速下聘礼迎娶黄小姐,婚后诸葛亮所有计谋首先计听黄硕所言。这才有了【木牛流马】【损益连弩】之佳话。
更重要的是孔明诸葛亮一生一世都沉缅在黄硕的漂亮温柔照顾之中,夫妻情感的亲密,非局外人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说明:有谁听说过诸葛亮曾经有过婚姻之外的艳闻吗?自古道。
3.古代诸葛亮的媳妇叫什么
诸葛亮的媳妇是黄月英。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哀求配婚,诸葛亮允许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是从黄月英的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现今襄阳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
人物生平
黄月英,又名黄婉贞、黄硕,三国时期的女性人物,荆州沔南白水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有才,与从兄黄射并知名。在史书《三国志》中也曾有过对她的记载,并且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 黄月英在三国时归属蜀国,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诸葛果、诸葛乔(养子)之母。她还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但相传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
尽管如此,后人对黄月英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评价。而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谋士诸葛亮的妻子,心中也饱含着对丈夫的担忧与思念。总而言之,黄月英也称得上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并且在千百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她与诸葛亮的的漂亮传说。
4.我想知道三国中黄月英(诸葛亮的妻子)的语录,很急,要真实的,最
正史里没找到她的语录 黄夫人,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述其名字,但民间相传为黄月英、黄绶,蜀汉丞相忠武侯诸葛亮之妻、名士黄承彦之女。
相传相貌奇丑,才能却可比其夫。 当黄承彦知道诸葛亮在考虑娶亲,就对他说:「我听说你正在挑选老婆。
我有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儿,生得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结果诸葛亮允许了,立刻把黄氏迎娶过来。
当时的人把这件事当作笑话,乡间有句谚语说:「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民间也有一说是为黄氏貌丑只为易容之术,是为免人调戏之故。
当地人有一传说:“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
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允许了。
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能不能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 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
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
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5.诸葛亮写过哪些文章给他的妻子
遗书:贤妻: 今已与司马懿相距月余了!自从上月上方谷一役战败后,司马懿便坚守不出,任我百般挑衅、欺侮、示弱,也不敢出来与我军决战。
前日我派使者送女人衣服给他以示羞辱,没想到他居然笑纳,还向使者询问我的起居情况。想必他已经料到我病了,想用坚守来拖垮我。
唉,魏军不断会有援军补充,而我军兵源已竭。若不速战速决,打垮魏军,如此拖下去,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梦想岂不终成泡影?九泉之下,我又如何面对先帝的英魂? 想我自幼勤学,遍访名师,博览群书。
淡泊名利,不娱声色。于草庐之中修身养性,积聚才德。
弱冠之后,常听人们说起你才德兼备,贤淑温良,所以厚着脸皮托人说媒求娶于你父亲。成亲之后,你在生活上对我照顾周到,于学识上常为我指点迷津,使我获益良多,既是我的贤内助也是我的良师。
我自认为才德可比管仲、乐毅,想在乱世之中择一明主相随,一展济世之才,匡扶天下,安定百姓。虽然乱世之初群雄并起,但我料定成大事者必只有曹操、先帝和孙权。
曹操狼子野心,狠毒霸道,挟天子以令诸侯,必为后世人所唾弃,非明主也。孙权继续父兄之业,割据江东,只可自守,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我也不能相从。
惟有先帝乃汉室之胄,仁义布于四海,素得民心,又有兴复汉室、安定天下之志。他才是我愿意追随的明主啊。
虽然先帝此时势力弱小,但有我的辅佐必能成就伟业。幸运的是挚友水镜先生和徐元直向先帝推荐了我。
求贤若渴的先帝自然会来找我。但我为了考验先帝的诚意,故意在他前两次来访时出游,在第三次来时才见了他,以成就先帝求贤的美名,使更多的贤才来投靠先帝。
一番深谈之后,我为先帝忧国忧民的胸怀所感动,更确定了我原来的判定。从此倾心跟随,开始了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艰难征程。
事情在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按照我与先帝的筹划,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取得了荆州、襄阳等原属于刘表的地盘,终于有了稳固的立足之地。
此后更向西夺取了益州,继而在争夺汉中的战役中打败了曹操,完全占有了东西两川。此时先帝已占有大片地盘,左右也是人才济济,文武齐备。
只可惜我的挚友、其才不在我之下的庞统在取西川时不幸身亡,使先帝痛失良辅。呜呼!若有他在,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完成了。
在我以为汉室可兴、天下可定的时候,局势急转而下。按照原来的筹划,先帝派关羽率荆州之兵进攻樊城,自己则率蜀中之兵出汉中,东西两路夹击曹操。
谁料东吴竟然乘机偷袭荆州,并联合曹操攻打关羽,致使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丢失,完全打乱我们的战略部署。虽然究其原因,是关羽坚强自负,轻蔑孙权,违反了我“北据曹操,南和孙权”的战略,自取灭亡,但是这却导致了悲剧的结果。
先帝虽然志于兴复汉室,无奈太重兄弟情意,闻知关羽死于孙权之手,不顾我的苦谏,竟决意起倾国之兵伐吴。我知先帝此去必败无疑,然而也无计可施,只有代先帝谨守西川,以防曹魏。
后先帝果然败于陆逊之手,退守白帝城,不久崩于此地。临终之前,先帝托后事于我,并说我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苍天可鉴,我一心辅佐先帝,绝无半点僭越之意。先帝本来深知我心,只是担心后主才德不举,担负不起兴复汉室的重任,所以如此说。
我也只有继续先帝的遗志,竭尽忠诚,承担起辅佐后主,兴复汉室的重担,以报先帝知遇之恩。至于成与不成,已经不是我能预料的了。
后主初登大位,万事未定。国力因为南伐孙权而大为削弱。
荆、襄失落,曹魏入寇,南方少数民族乘机作乱。当此之计,惟有修好与孙权的关系,与之结成联盟,以免腹背受敌;谨守边关,挫败曹魏的进攻。
然后勤修内政,平定内乱,增强国力,练习兵马,以图北伐中原。经过三年的努力,这些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于是我向后主敬献《出师表》,哀求北伐,以达成先帝的遗志。第一次北伐,我预备充分,出师后节节胜利,顺利地打到了长安。
此前更有原降魏之将孟达愿意率部归附我朝,与我共展北伐之业。这令我欣喜异常,以为离成功不远了。
谁料魏主忽然任命被我用反间计撤下的司马懿为主将,迅速出兵消灭了孟达,并向我进攻。战势逆转,我被迫转攻为守。
就在此时,我犯了一个令我后悔终身的错误,任命了参军马谡守卫战略要地街亭。结果导致街亭失守,我军前后不能连贯,有被敌人分割的危险。
我只好兵行险着,率全军迅速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实在可惜!在这次北伐中,我犯了用人不当的严峻错误。
先帝临终之前曾叮嘱过我,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先帝识人至明,他担心我因感情用事而重用马谡会坏了大事,所以特意嘱咐。
回想起来惭愧莫名,我有负先帝的重托啊! 第一次北伐虽然失败,幸好我军损失不大。原来跟随先主的忠臣志士,也跟我怀着同样的心思,以完成先主遗志、兴复汉室为奋斗目标。
如此上下同心,则伐魏可以继承进行。三足鼎立之势虽然早已形成,然而魏国占据了中原和北方富庶之地,地广人众,国力强大。
单凭我国之力难以与之相抗衡,必须联合吴国,共同伐魏。奈何天不遂人愿,此后我数次伐魏,其中几次更有吴国相助,都没能成功!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我军需长途。
6.诸葛亮的老婆
很遗憾,从现有史料看,黄月英是美女的几率很小。
说她是美女的是民间故事,多半是人们爱惜诸葛亮,希望他有个美丽的妻子,才编的故事。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正史)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中比陈寿著的原文多出一段: 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其可信度应该还是很高的。易中天就曾引用一句史料"莫做孔明择妇,却是阿承丑女"。
所以黄月英应该不会太美丽。下面是我在百度找到的关于她的三种说法(有的是传说甚至是戏说了如说法1)。
我个人比较相信第二种。请楼主看看吧 黄硕, 字:月英, 籍贯:荆州沔南白水人(今地域不详) 【父】黄承彦 【母】蔡氏 说法一: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
也有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假如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硕。
黄月英本名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野史里面写到她的身体壮硕,枯黄的头发,黑黑的皮肤,上面还长了一些鸡皮疙瘩,不管怎麽看都不算是美女,可是她才德兼备,相传诸葛亮北伐时为了解决粮草运送问题而使用的【木牛流马】以及一种攻击力强盛的【连弩】、南征孟获时为避免瘴气而服用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等都是出自黄硕的巧思,这名奇女子不但有一双巧手,而且持家有道,不管大小事情都处理的妥妥贴贴,让诸葛亮一生无后顾之忧,同时也是他事业上强而有力的支柱。 如果诸葛亮当时娶的是貌若天仙的美女将会怎么样? 传说诸葛亮读书时很智慧,诗词歌赋过目能读,琴棋书画一看就通,加上长得眉清目秀,所以人们说他既是奇才子,又是美男子。
诸葛亮二十五岁那年,州里有不少的认上门做媒,门槛都成了凹形,可他却一个也没有允许。 人们在背后偷偷的议论:“你看诸葛亮如此的眼高,看他到时娶个什么样的‘仙女’。”
一天,诸葛亮在书房的书柜下捡了一封信,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他的老师的。信的头页虽然已残,但信上的字迹还比较清楚,可以看完信中大意。
内容主要是讲振兴汉室的话语。由于信件内容丰富,他看得非常的认真。
当他看到信尾时,只见写着“女儿叩上”四个字,心中一喜:“原来是师妹写的呀!以前总是听老师说师妹是个才女,今日看来,果然非凡。我若娶她,岂不是我的福气。”
想道这里,便去求嫂子做媒。 嫂子是个热心肠,平时就非常关心诸葛亮,对他的婚事更是操心,今日听道要请她做媒,便兴奋的允许了。
“是哪家的千金?” “是黄承彦老师的女儿。”诸葛亮答道。
嫂子听了一惊。“你难道没有听人说:‘黄承彦的女儿,一头的黄发,个子矮小,皮肤黑……’?” “我爱的是她的才华,不管她长相如何。”
嫂子见如此便道黄承彦家去提亲了。 她到“黄”家将婚事一提,黄承彦便说:“好是好,但我还是要回家和女儿商量一下。”
嫂子说:“那我就静候你的佳音了。” 黄承彦回家后不久,就给诸葛亮去的一封信,叫他到家中商量婚事。
诸葛亮接到信后,便马上动身,到老师家去了。 黄承彦将诸葛亮迎到家中,摆设了酒宴,为诸葛亮洗尘。
酒过三巡,黄承彦说:“我女听说你要娶她,便要你明天到后花园见面。实不相瞒,后花园有个铁门,并且园内机关重重,随时都有送命的可能,你是否愿意前去?” 诸葛亮说:“就是上刀山、下油锅,我也愿前往。”
“好,今日天色已晚,你先到书房休息,明早去花园与她见面,不过要千万小心。 ”诸葛亮点头说到:“是!” 次日,诸葛亮吃过早饭,整理好衣冠便向后花园走去。
刚一进铁门从门后,冲出一只老虎向他扑来。诸葛亮赶忙向旁边一闪,躲了过去了。
猛虎又连扑了四五下,他均躲过去了。这是猛虎愈扑愈猛,此时诸葛亮已经是汗流浃背,本想靠墙休息一下,可老虎又扑过来,已经来不及躲闪了,幸好老虎扑偏了。
撞在了墙上,摔了个粉碎。 诸葛亮仔细一看,此老虎为木头铁身,钢做的内脏,做工精致,简直和真的没有区别。
他暗自称赞:“原来只是听人说,黄硕会用木头做各种动物,并可以与人搏斗,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师妹真是女中奇才。” 诸葛亮见门中机关已经破了,心中非常兴奋。
此时一个丫鬟过来,说:“公子,我家小姐已经等候多时了,请随我来。” 丫鬟将他带到一个亭子里,只见小姐面朝里,斜依栏杆,手中拿着一本书在轻声朗读。
诸葛亮上前施礼道:“师妹,让你久等了。” 小姐忙转过身来还礼,让座。
两人座定后,诸葛亮仔细打量了小姐一番,不觉一惊。 小姐并非向外面传闻的那样丑。
她头发墨染、面如桃花、身材窈窕、大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简直就是一个绝色美女。 他们对座在桌前,一边品茶,一边吟诗,两人均羡慕对方的才华,便定下了终身大事。
“小姐,在下有一事不明,还望赐教。”诸葛亮问道。
“请说。” “你长得如此的漂亮,为什么外面相传你。
关于还礼诗词和还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