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好词好句时间:2022-10-21 14:20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秭归的古诗词,以及秭归最新招聘信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此生几度风和雨,霜来雪往往往何成消消愁?明年再遇遇春姑娘,做一书生蛰小楼。今晚星稀风寒彻,无计可使心灯灭。只恨春归还花谢,西风北风吹丢月。芦荟花如雪月朦胧朦胧,蝉鸣金风倍有情。欲借泽乡三亩地,筑屋长住做诗翁。靓影隐隐隐一片飞花人不见,晚霞明灭灭雁声低。久等春华无音讯,浪迹天边逐流云。缘浅情深深花丛纷,清宵冷月总断魂。漫天飞雪迷人目睹,天地茫茫茫茫千丈步伐。我心依然春如故,又绽放梨花一簇簇。风凉雁归黄叶舞,些许幽幽思思渐白头。突然有故人心上过过,回首山河已是秋。梅花几棵树临寒水,万般滋味味浮游。江湖不老我不老,我与青山做芳邻!年少气傲爱卖萌,儿女情长误半生。梦醒陋巷夜听雨,都是故乡园鹧声。丹青不厌几回看,醉写松梅耐年龄寒。世人谁不爱晚节,再添劲竹两三竿。红尘滚滚滚动名利场,躲进小楼学楚狂。风生蒲扇人情冷,竹映纱窗月影西风古道撒撒尿,不成颜色君王!老马何惧岁岁月浸,晨月踏碎碎几登临。伏未忘千里志,识途犹抱百年心。朗朗干坤一布衣,孤胆敢擎反帝旗。神洲祖地春不老,秭归城外子规哭。青山须文字方成狱,始信头颅不值钱。直言有罪何妨哑哑,丑语无边不若无默。冰冻三尺有鸟用,三月依旧旧海棠红。我跟王婆学卖瓜,自家辛劳自家夸。诗事亦是风月场,半山云雾半山霞。秋正徘徊在三尺水,一蓑愁雨抱江寒。相思最怕断肠夜,空山处处处响杜鹃。
关于湖北的分享怎么能没有一期专门读屈原的诗呢?不细细地读一首屈原的作品怎么可能了解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呢?所以这第二期关于湖北的分享我们一起来欣赏屈原的《橘颂》。
屈原《橘颂》赏析
附: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楚辞《橘颂》
附: 徐健顺 新吟诵 屈原 橘领 昆曲琴歌调 杜大鹏古琴伴奏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在三个多月前关于湖北和武汉的特殊分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我为大家全面介绍了湖北和武汉市,讲到湖北是战国七雄中幅员最辽阔的楚国的核心区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在湖北各地都能够感受到绵延2000多年浓郁的楚文化。而楚文化最熠熠生辉的代言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正是湖北的骄傲。也讲到原本在那一期我想给大家分享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但因为《离骚》这样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开创了诗文创作的“香草美人”传统、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文采意象极致华瞻的鸿篇巨制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连节选片段专门分享都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所以最后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我力所不能及的计划。但关于湖北的分享假如没有一期专门讲屈原的诗那可真是个极大的缺憾,不细细地读一首屈原的代表作怎么可能真的了解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呢?所以这第二期关于湖北的分享我在妈妈的鼓励下鼓起勇气选择了屈原的《橘颂》作为本期分享的主题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屈原和湖北的密切关系。
屈原的家乡是湖北宜昌市的秭归县。一说到宜昌,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现代化的三峡大坝和漂亮的三峡,其实宜昌市有着非常非常悠久的历史。宜昌古称“夷陵”,据说这个地名出自于古语:“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意思是说长江水到这儿开始就变得平缓了,高耸的山脉到这儿开始就变成低矮的丘陵。听到这个名字恐怕你还会想到,这里也是三国一场重要的战争夷陵之战,即刘备为关羽报仇却被陆逊火烧连营的地方。当年孙刘双方之所以会在这里展开决战恰是因为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和中游交接的重要地理位置。清朝时夷陵才更名为现在的宜昌,寄托了人们宜于昌盛的美好愿望。屈原的家乡秭归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正是三峡工程大坝库首,东与夷陵区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根据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秭归县的县名就来源于屈原:“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就是说屈原有一个很有贤德的姐姐,她听说屈原被放逐了,就也来到这里陪伴屈原,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秭归,现在“禾”字旁的“秭”是由“姊妹”的“姊”演变而来。
不过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中央则是荆州,因为荆州就是楚国的都城郢。荆州是湖北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禹划九州,始有荆州”,不过那时的荆州是一个地域范围很广、类似于现在说的“省”的概念。这座城市真正可考的建城史正是始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于今荆州区纪南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郢都。从那一年开始,楚国都郢400余年,因此可以说荆州是湖北地区楚文化特征最鲜明的地方。此后又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当然,荆州最为人所知的是三国的那段历史,这要归功于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故事和罗贯中那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作为魏蜀吴三国的必争之地,120回的《三国演义》当中有72回都提到了荆州,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座城市。荆州还有一个名字叫“江陵”就是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里的“江陵”,这是从汉朝开始改叫的名字。一直到现在荆州还有一个县的名称就叫做江陵县。我们经常说“荆楚”,是因为《春秋左传正义》当中说道:“荆楚一木二名”,也就是说荆和楚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叫法而已,所以说楚国又叫荆国,楚文化又被称为荆楚文化。
屈原的祖国楚国的先祖是颛顼高阳氏,所以屈原《离骚》开篇即曰“帝高阳之苗裔兮”,因为屈原也是楚国王族后裔。《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也就是说楚国是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而建立的,国君为芈姓、熊氏。其人民组成则是多元的,是在黄河、长江流域远古先民的长期交往、争战与融合中,终于在荆楚地区形成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楚族。
楚国在建国之初是非常贫弱的,但经过数代先祖“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和几百年的发展,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而逐渐奄有江汉。到了春秋时期楚成王之世楚国开始崛起,在成王和令尹子文的管理下,楚国“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更是“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任用孙叔敖等贤臣争霸中原,并向周天子的使者王孙满问鼎,充分显示了楚国人“不服周”的霸蛮气概。进入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已是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超级大国。
屈原生活的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则是楚国国势由盛转衰直至都城郢被秦国攻破的时期。经过了近八百年发展的楚国在这一时期之所以发展速度趋缓,特殊是相比西北强势崛起的秦国呈现衰落趋势,虽然有楚怀王后期和顷襄王昏聩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则是楚国长久以来的贵族政治特殊是以“三户”为主的世袭旧贵族形成了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势力集团,他们把持朝政,成为楚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导致政治改革难以进行,社会阶层几近固化,从而使楚国失去了发展活力。比如屈原之前楚悼王时期任用卫国人吴起变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悼王一死,早就对吴起变法怀有刻骨仇恨、蓄谋杀害吴起的旧贵族势力立刻疯狂反扑,用乱箭射杀吴起,轰轰烈烈的变法也就夭折了。而大约同时期,同是卫国人的商鞅则在秦国变法成功,虽然商鞅自己“作法自毙”被车裂,但秦国却因为实行新法很快成为了最强盛的国家。
屈原正出身于楚国“三户”之一的屈氏,另外两户是景氏和昭氏。屈氏是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后代,因屈瑕受封屈邑,所以后代以屈为氏。景昭则分别为楚平王和楚昭王的谥号,景、昭二氏都是以先祖的谥号为氏。这三个氏都属于芈姓,是楚国王族熊氏外最显赫的贵族。司马迁《史记》中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就是指这三个家族。
因为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家族,所以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他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曾深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一心想要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但变法必然会触动旧贵族的利益,他们当然不满屈原的改革,以令尹子兰、上官大夫以及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为首的谗佞小人们寻找一切机会在怀王面前日夜诋毁屈原,终于使怀王丧失了对他的信任。周赧王元年,屈原被罢黜左徒之官,改任三闾大夫,第二年则第一次被流放至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虽然接下来楚怀王很快就自食其果,在身边小人的包围下一次又一次被秦国的张仪欺骗并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自己破坏了楚齐联盟,两次兴师伐秦又都被秦打败,使得汉中郡沦陷,不得已之下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先后两次让他出使齐国以求与齐重新缔结新的联盟,但在复杂的局势变动中楚怀王很快又疏远了屈原。后来楚怀王又背秦国欺骗扣留并客死秦国,继位的顷襄王把屈原的三闾大夫之职也免去并两次把屈原放逐到了南方的荒僻地区。
周赧王三十七年,秦国大将白起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听闻郢都陷落的消息的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卒年六十二岁左右。
在被流放的二十多年间,屈原眼看着围绕在楚王身边的谗佞小人们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肆意胡作非为,眼看着楚王越来越昏聩、自己的祖国一步步陷入毁灭的深渊,他痛心疾首、锥心泣血却完全无能为力,只能把满腔的悲愤化为一首首瑰丽的诗篇,在诗中诉说自己的愤懑、激愤和愁思。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的诗歌虽然布满了对国破家亡之痛的愤激,但他却绝不肯向恶浊的俗世妥协,更不会与之同流合污,正如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中所评价的,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屈原以其对国家民族的涓涓至诚、对理想追求的热烈忠贞以及无论遭逢什么灾厄也绝不妥协和放弃的高洁品格深深地打动着一代代读者的心弦。
这些以《离骚》为代表的自怨而生的诗篇满溢着浓浓的楚地风格,其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即体现了屈原作为天才的诗人的伟大创造力,又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风强悍,思想活泼奔放,不为礼法所拘。加上楚地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风景奇丽多姿,动植物种类茂盛多样,楚人又“信巫鬼,重淫祀”,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雷电风雨等自然崇拜有加,因而有着丰富多彩而光怪陆离的各种神话传说,所以屈原的笔下有层出不穷的香草美人的意象、绚烂多姿的神话传说和令人不能不称奇的华美而丰富的想象,而且词采瑰丽,情思馥郁,气魄奔放,开创了中国诗歌雄奇壮丽的浪漫主义传统。
在表现手法上,屈原则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来表情达意,开创了“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一“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之象征手法使现实中抽象的道德品行的美丑、善恶和复杂的现实关系中的忠奸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以意象的绮丽华美、想象的瑰丽丰富、感情的热情奔放、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为特点的全新而富有气愤和强盛感染力的诗歌风格。后世文学中如李白、李贺、李商隐的那些讲究文采,注重华美意象、布满个性和情感张力的诗作,无一不是受到屈原的影响。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并各自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对于屈原的诗歌特色和伟大成就,自西汉刘安的《离骚传》起,历朝历代无不予以极高评价。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刘安《离骚传》并发挥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也正是李白的名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语典的由来。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这样评价:“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震铄古今的诗歌成就当然最突出的体现是他的代表作《离骚》,而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首《橘颂》虽然短小,却同样能体现屈原诗歌的成就和艺术特色,它的全诗是这样的: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诗的开篇直接点题:“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后皇”就是指上帝。古代把帝王称为“后”,也称为“皇”,这里指上帝,因为上帝才能创造万物。也可以把“后皇”理解为天地的代称、美称。“嘉”的意思是美好。“徕”同我们今天说的“来去”的“来”,意思是生来,行来。“服”指的是习惯,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服水土”或“水土不服”的服。“受命”指的是禀受天地自然的生命。“不迁”指的是不能迁移、移植。“南国”指南方的区域,“国”并非指国家,王维“红豆生南国”就沿用了这一用法。屈原吟咏道:“这是上天赐予的的嘉美之树,它的名字叫做橘啊,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禀受了天命生在南国,便在这里永远扎根绝不会迁徙。”接下来的“深固难徙”意思是根深蒂固,难于移植。“壹志”就是志向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的根扎得非常深厚结实,难以迁徙,更加一心一意扎根楚国。”
接下来诗人开始穷形尽相地描写橘树的叶子、果实和枝条:“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素荣”指的是白花,橘树于初夏时节开白色的小花,花五瓣。“纷”指的是纷然盛貌。“可喜”就是可爱。“曾”,同“楼层”的“层”,“曾枝”指的是层层叠叠的枝条; “剡”的意思是锐利,“剡棘”就是尖利的丛刺。“抟”就是圆圆的样子,东汉王逸的注说楚国人把“圜”称为“抟”。“青黄杂糅”指的是橘子的色彩青色和黄色交杂,未熟的青色和已熟的黄色间杂在一起。“文章”并不是我们现在写的文章,“文”是指花纹色彩,“烂”就是鲜明灿烂。“精”就是明亮,“白在古代不仅指我们现在说的白色,很多情况下是指明亮、透亮”,我们现在还说“真相大白”,就是让事情透明,大家都看得到,所以“精色内白”指的是橘子的果实剥开是晶莹透明的。“类”就是似、像,“任道”就是担当道义。这一句还有一个版本是“类可任兮”,意思基本是一样的。“纷缊”是茂密繁盛的样子,“宜脩”意思是美好,如人宜修饰,形容美好。“姱”的意思也是美好。这几句是说:橘树有碧绿的树叶、洁白的花朵,纷茂盛盛,情态缤纷可喜。他的枝条茂盛,层层叠叠,上面长了很多锐利的刺,而它的果实是圆圆的。橘子的色彩青的黄的错杂相映,文采灿烂。橘子的果实剥开透亮晶莹,就像内心纯净的人能够担当道义。橘树真是纷茂盛盛,有着恰如其分的美好形态。
在细致描写了橘树各方面的形态后,诗的第二段转入抒情。“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嗟”是一个感叹词。“尔”就是你,代指橘树,“幼志”指的是幼年的志向。“独立”就是超群特立。“廓”指的是胸怀宽阔、旷远豁达,“无求”就是无求于利禄。这几句是说:惊叹你南国的橘树啊,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与众迥异。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因为你阔大达的胸怀无所欲求。
接下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苏”可以理解为“违逆”,“苏世”就是不与污浊的俗世同流合污。“横”就是不顺从。古人认为南北向是顺的,称为“纵”,东西向是不顺的,称为“横”,与“流”放纵的意思相对。“横而不流”意思是特立独行而不随波逐流,“闭心”指的是凡事藏在心里。“自慎”就是谨慎自守。“秉德”就是坚守美德。“参”就是等同、并列、匹敌,“参天地”就是德行可以和天地相并列,就像“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一样有大公无私的美德。这几句就是说:你违逆污浊的俗世超然自立,绝不肯避害就利俯从俗流。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你坚守无私的品行,其德可与天地相并列。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岁”是时节、岁月,“谢”表示消逝。“淑”,善也,指内美;“离”古通“漂亮”的“丽”,指外美。“不淫”就是不淫逸惑乱。“梗”的意思是正直、刚强,“理”的意思说有纹理。《屈赋微》中说:“梗谓不淫,有文理谓淑丽。”这两句就是说:希望随着岁月的消逝,我和橘树能够一直做很好的朋友,不相背离。你秉性善良外表漂亮却绝不淫逸惑乱,坚挺的枝干纹理清楚。
最后“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可师长兮”就是堪为师长。“伯夷”和其弟叔齐是古代最闻名的气节之士,殷末孤竹君之子,他们虽然也不满商纣王的暴虐,但又反对周武王“以臣弑君”,认为是以暴易暴,所以在武王灭商后因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下。这里是以伯夷比橘之清高、刚强、有气节。“置”意思是树立,“像”是榜样、楷模。这两句就是说:虽然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你的品行堪比伯夷,将永远是我立身的榜样。
想要理解这首诗,需要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南国多橘,《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著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很奇异: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橘颂》这首咏物抒情诗就是立意于橘树“受命不迁”这一特性之上。全诗大致可分为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篇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株挺秀的橘树,昂然竖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时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橘树布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洁白而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是“文章烂兮”“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诗人笔下的橘树不仅是可敬的,同时又是俊美可亲的。而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诗的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中说:“(橘树)生于荏草之中,而贞于独立,不随草靡,喻君子杂处于浊世,而不随横逆以俱流。”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忽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重的岁月,这便顿使傲立于寒冬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诗的最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伯夷这位清高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为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忠贞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的天幕之上!
从现存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在诗中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橘树的特点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托物言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创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的奇异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忠贞不渝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通过这首《橘颂》,我们不但看到了那郁郁葱葱的南国橘树,更能看出屈原自己。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之所以开创性地专门作诗来赞颂橘树,恰恰是因为橘树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对国家民族的涓涓至诚相通。屈原正是那个“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橘树,他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这片土地上,“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他一心探求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富强,无论经受怎样的谗毁和打击他也不会退缩、不会后悔,更不会离开。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在那个污浊险恶的俗世中始终保持自己忠贞清白的本心,他就像橘树一样“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也像他笔下的橘树一样“行比伯夷”,值得世世代代的忠贞之士们“置以为像兮”。
在为这期分享做预备时妈妈告诉我,几乎所有有关屈原的话剧、戏曲和影视作品的主题曲都是《橘颂》,恐怕就是因为这首诗中的橘树就是屈原自己吧,所以虽然有学者认为这首《橘颂》可能不是屈原的作品,但我却觉得它正是屈原精神的最平易可亲又最贴切的代表。
1.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湖北和楚国的关系吗?
2.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屈原的家乡秭归吗?
3. 你了解楚国的历史吗?能给大家讲一个楚国的历史故事吗?
4. 你了解屈原吗?能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吗?
5.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屈原的诗歌吗?
6. 你觉得后世有哪些诗人的风格受到了屈原非常深的影响?能举个例子吗?
7. 你看过什么跟屈原有关的话剧、戏曲或影视作品吗?你喜欢里面塑造的屈原形象吗?
(汉)司马迁《史记》
(宋)朱熹《楚辞集注》
史杰鹏《悠悠我心——梁惠王古诗词二十讲》
1.关于屈原闻名诗句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屈原)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写屈原)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马迁)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长沙“屈贾祠”楹联)
(注:“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策:指贾谊《治安策》)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汨罗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周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湖南长沙屈贾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千古忠贞千古仰;
一生苏醒一生忧。(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子祠屈原碑林
2.描写关于三峡的闻名诗句古诗有哪些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7、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璧怀古》)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的《竹枝词》)
10、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诗)
11、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1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李白)
三峡
【作者】郦道元 【朝代】南北朝
译文对照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 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 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 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 在之上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确实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阅读《巴东三峡》(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1.巫峡→瞿塘峡
2.最奇险最漂亮;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意对即可)
3.①两旁的高山,笔直地矗立着,似乎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洁,那么险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巴东三峡的整洁、高峻。
②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山高峻和狭窄的特点。
③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现江水的险恶和气魄汹汹。(答案不唯一)
4.B
5.突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加三峡景物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6.选文第1段写三峡江面狭窄、曲折、多滩,那么江水显然也会湍急,汹涌,江上行船必然布满了危险,所以说:“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充满着崎岖与风浪的惊险之作”(大意对即可)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秭归县的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秭归县
夔龙山
文/李者也
上古野旷穹幕垂,九霄天河降龙夔。
落而为山人间驻,天庭屡招拒不回。
三峡大水何沧沧,镇水撼天舍吾谁。
夔龙之山多仙气,景秀气壮山之魁。
【注】夔龙山,位于湖北省秭归县。临近三峡巨型水库,因山形如夔龙而得名。现为森林公园,坐落于县城中心,享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登山健身休闲游玩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去处。
1.关于宜昌的古诗词
输入夷陵,可找到十几首
过白起墓 曹邺
夷陵火焰灭,长平气愤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白居易
位下才高多怨天,刘兄道胜独恬然。
贫于杨子两三倍,老过荣公六七年。
笔砚莫抛留压案,箪瓢从陋也销钱。
郡丞自合当优礼,何况夷陵太守贤。
酬张司马赠墨 李白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送兰亭去,
兴来洒笔会稽山。
郢城怀古 李百药
客心悲暮序,登墉塘瞰平陆。林泽窅芊绵,山川郁重复。
王公资设险,名都拒江隩。方城次北门,溟海穷南服。
长策挫吴豕,雄图竞周鹿。万乘重沮漳,九鼎轻伊谷。
大搜云梦掩,壮观章华筑。人世更盛衰,吉凶良倚伏。
遽见邻交断,仍睹贤臣逐。南风忽不竞,西师日侵蹙。
运圯属驰驱,时屯恣敲朴。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风尘俄惨黩。狐兔时游践,霜露日沾沐。
钓渚故池平,神台层宇覆。阵云埋夏首,穷阴惨荒谷。
怅矣舟壑迁,悲哉年祀倏。虽异三春望,终伤千里目。
西陵峡 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 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李端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藓藓燮燮声渐繁,
浦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
葛服龙钟篷下语。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摩天古木不可见,
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送夔州班使君 司空曙
鱼国巴庸路,麾幢汉守过。晓樯争市隘,夜鼓祭神多。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知
西陵峡 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2.描写宜昌的诗
湖北宜昌--------
过西陵峡
(郭沫若)
秭归胜迹溯源长,
峡到西陵气混茫。
屈子衣冠犹有冢,
明妃脂粉尚流香。
兵书宝剑存形似,
马肺牛肝说寇狂。
三斗坪前今日过,
他年水坝起高墙。
唐僧师弟立山头,
灯影联翩猪与猴。
峡尽天开朝日出, 。展开湖北宜昌--------
过西陵峡
(郭沫若)
秭归胜迹溯源长,
峡到西陵气混茫。
屈子衣冠犹有冢,
明妃脂粉尚流香。
兵书宝剑存形似,
马肺牛肝说寇狂。
三斗坪前今日过,
他年水坝起高墙。
唐僧师弟立山头,
灯影联翩猪与猴。
峡尽天开朝日出,
山平水阔大城浮。
已归东土清凉界,
应惩西天火焰游。
五十年来天地改,
浑如一梦下荆州。
湖北宜昌-------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先秦.楚.屈原)
此生此行忆长阳,
山长水长友谊长,
青山多见巴人迹,
少年还忆贺军长。
歌向何处路何往,
心同人亲话衷肠。
无须停杯问生地,
长阳亦是我故乡。
--贺敬之 湖北长阳收起
3.关于宜昌的古诗词
输入夷陵,可找到十几首过白起墓 曹邺夷陵火焰灭,长平气愤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白居易位下才高多怨天,刘兄道胜独恬然。
贫于杨子两三倍,老过荣公六七年。笔砚莫抛留压案,箪瓢从陋也销钱。
郡丞自合当优礼,何况夷陵太守贤。酬张司马赠墨 李白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
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今日赠送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郢城怀古 李百药客心悲暮序,登墉塘瞰平陆。
林泽窅芊绵,山川郁重复。王公资设险,名都拒江隩。
方城次北门,溟海穷南服。长策挫吴豕,雄图竞周鹿。
万乘重沮漳,九鼎轻伊谷。大搜云梦掩,壮观章华筑。
人世更盛衰,吉凶良倚伏。遽见邻交断,仍睹贤臣逐。
南风忽不竞,西师日侵蹙。运圯属驰驱,时屯恣敲朴。
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鄢郢遂丘墟,风尘俄惨黩。
狐兔时游践,霜露日沾沐。钓渚故池平,神台层宇覆。
阵云埋夏首,穷阴惨荒谷。怅矣舟壑迁,悲哉年祀倏。
虽异三春望,终伤千里目。西陵峡 杨炯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 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李端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藓藓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送夔州班使君 司空曙鱼国巴庸路,麾幢汉守过。晓樯争市隘,夜鼓祭神多。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
知西陵峡 杨炯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4.急求有关宜昌的诗词古文
瞿塘峡 峡山蒙蒙竟日闲, 扁舟真落画图间。 纵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塘两岸山。 (清)张问陶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长江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唐)杜甫
竹枝词 瞿塘峡口冷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闇鸟一时啼。 (唐)白居易
夔州歌十绝句(选二)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赤甲白盐俱刺天, 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桔树丹青合, 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杜甫
5.宜昌三峡古诗词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3) 嶂(zhàng):竖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假如不是。自:假如。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公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疾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繁茂),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6.有关描写宜昌的春天的诗句
(一)
师兄唱和不嫌多,天气新闻起浪波。
大国泱泱城万座,寒流滚滚雨三沱。
关山阻隔心相印,银幕开通讯不阿。
菩萨凉亭皆老马,识途识道识谎讹.
附文殊法雨原玉:
只恨冬无衣太多,阳风直直射光波。
青天开窟三千尺,碧水弯江一百沱。
腊尽欺春于岁尾,大寒暖景入山阿。
降温预告失微兆,怕在宜昌是舛讹。
附凉亭主人原玉:
苍天难测事机多,冬有温色喜碧波.
寻雪山川看日出,一春风雨泽江沱.
若于芳草吹荒野,羞向诗经读卷阿.
常在窗前听冷暖,宜昌宜盛不宜讹.
(二)
唱往和来又几多,文殊亭主逐情波。
南天北地飞双凤,妙句奇思涌一沱。
鼠去牛临辞旧习,春迎冬送树新阿。
荧屏恭颂新年好,如意平安信不讹。
附文殊法雨原玉:
气候悠悠物候多,东西南北异沧波。
凉亭主尽纳三昧,九二师争赋一沱。
剧降寒潮无雪脊,成全冷国有阳阿。
刚才天气小裴报,此刻宜昌寒仍讹。
附凉亭主人原玉:
十八司徒诗韵多,更将冰雪化春波.
一年轻易又新岁,几度徘徊看浊沱.
玉宇人寰皆物信,幽明风月认纤阿.
业公龙许留窗外,不必惊慌误舛讹.
十八=9x2;司徒=师.
(三)
春节民工来回多,南来北去浪推波。
今朝已报平安旅,去岁犹惊堵塞沱。
两岸西东同福佑,合家老幼共情阿。
深期华夏均贫富,天下为公永不讹。
附文殊法雨原玉:
惟有诗词可做多,春花秋月逐云波。
牛熊意象风三树,红绿心涛浪一沱。
许我悲欢情尽发,任她慷慨曲无阿,
网联南北诗共唱,九二凉亭两不讹。
附凉亭主人原玉:
入世情缘阅已多,春风送暖是烟波.
由来情路难行走,从此身心许泽沱.
总在花前看世界,惟留雨后记山阿.
人生不讳艰辛过,算尽机关怎避讹?
7.关于感动宜昌的诗歌
再回宜昌
梦里之外我重回梦里
双脚牢牢地在悠久的历史扎根
我紧紧抱住一团峡谷的风
让相思滚过激动而发烫的心情
呢喃黑夜沉淀下的痴
高耸如云的钢筋水泥森林
在纵横交错的崭新公路里
成了棋盘里的星点
依稀的记忆
只是曾经的新闻留下的烙印
我感叹世态的飞跃
真切得触手可及
如烟般的清香透亮
露珠一样的新鲜
可 无论如何
终究抹杀不了这方古城积蓄了千载的底蕴
我已经说不清晰我爱的对象:
到底钟情新宜昌里的旧貌
还是文物中的新宜昌
或者是某人,某种名吃,某种特产?……
我竟然连意识都丢失了
只知道这爱腐蚀到了骨子里
8.关于宜昌三游洞的诗句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 三游洞 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闻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序[1] [唐]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2],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3],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4]。
又明年春[5],各祗命之郡[6],与知退偕行[7]。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8]。
翌日[9],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10]。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11]。
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12],策步入缺岸。初见石[13],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14],如垂幢[15]。
次见泉[16],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17],如不绝线[18]。遂相与维舟岩下[19],率仆夫芟芜刈翳[20],梯危缒滑[21],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22]。
仰睇俯察[23],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24],磷磷凿凿[25],跳珠溅玉[26],惊动耳目。自未讫戌[27]爱不能去[28]。
俄而峡山昏黑[29],云破月出,光气含吐[30],互相明灭[31]。昌荧玲珑[32],象生其中[33]。
虽有敏口[34],不能名状[35]。 既而,通夕不寐[36],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 “斯境胜绝[37],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38],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39],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40],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41],得无述乎[42]?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43],书于石壁。”
仍命予序而纪之[44]。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45]。
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46]。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47]。
三游洞题壁 (宋) 苏询 洞门卷石流成乳,山下寒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亦不能. ---------------- 三游洞题壁 (宋) 苏轼 冻雨霏霏半成霜,游人屐冷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 三游洞 (明)何璋 古洞饶奇胜,芳游感物华. 崖暄还碧草,露冷向幽花. 虚谷鸣钟隐,清流绕涧斜. 悠悠尘想绝,归路满烟霞. ---------------- 三游最闻名(节选) (清)龚绍仁 夷陵多名山,夷山多名洞. 三游最闻名,暄传自唐宋. ---------------- 三游洞题诗 (清)陆维祺 赤壁遨游事欲仙,不闻能赋第三篇. 我来重息风尘轨,愿与江山结后缘. ---------------- 三游洞题诗 (清)陈建侯 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 辟开混沌鸿蒙窍,露出人天生死关. 三游洞序 (唐)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
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返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
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
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府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乃命予序而纪之。
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厥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9.急求有关宜昌的诗词古文
瞿塘峡 峡山蒙蒙竟日闲, 扁舟真落画图间。
纵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塘两岸山。 (清)张问陶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长江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唐)杜甫 竹枝词 瞿塘峡口冷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闇鸟一时啼。
(唐)白居易 夔州歌十绝句(选二)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赤甲白盐俱刺天, 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桔树丹青合, 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杜甫。
10.描写宜昌境内长江美景的古诗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 (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关于秭归的古诗词和秭归最新招聘信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