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古诗文集时间:2023-04-21 19:57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论积贮疏,以及论积贮疏阅读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一、原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二、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败顷。”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管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管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赖。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每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拯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管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动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如果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假如忽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
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段携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假如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
现在假如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察燃陆,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三、出处
《汉书·食货志》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经济一片凋敝。据《汉书·食货志》记载,那时米价昂贵,饥馑遍地,人与人相食,物资匮乏,连天子出行都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马驾车,将相只能乘牛车。
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系列予民休养生息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到汉文帝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商贾、地主侵夺农夫,土地兼并日益严峻,广大农夫因破产而纷纷流入城市,成为工商业的佣工或无业的游民,官僚、商贾的淫侈之风也日益增长。
这些都严峻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的积贮,很不利于西汉封建政权的巩固,同时北方匈奴的威胁也越来越严峻,面对这种日益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况,贾谊就向文帝上了这份奏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
题目《论积贮疏》的意思是:论述有关积贮的重大意义的奏疏。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
二、作品赏析
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峻危机,提出的要注重积贮的重要论文。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表现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
他提出的主张,对于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育一定的贡献,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同时,他的重视发展农业,提倡积贮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鉴的价值。
三、作者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人称贾生、贾子、贾太傅。西汉初年闻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闻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积贮疏
《论积贮疏》是贾谊的名文之一。虽历时2000余年,但其论述“积贮者,天下之大命”的思想,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辉。文章直抒政见,观点鲜明,议论锋利,论证严密,善用对比,笔势流畅,说服力强,有战国纵横家遗风,无论对历代经济政策的制订,还是对后世政论文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贾谊认为国家应以农业为车,重视屯粮,并且把积贮提到国家“大命”的高度,因为国家有了丰厚的积贮,才可以保证人民有安定的生活,可以应付水旱自然灾难和忽然发生的战役,确保安定的政治局面。
汉文帝初继位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夫土地,土地高度集中;农夫被迫大批破产流亡,农业遭到严峻破坏;粮食匮乏,国家卖 贾谊图像
官爵,百姓卖子孙,甚至出现了“易子而其骨”的惨状发生。贫富悬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渐趋尖锐。 贾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不像世俗之士一样,一味地粉饰太平;而是敢于正视现实,揭露时弊。他从太平盛世的背后看到了严峻的社会危机,这在他向文帝上的《论积贮疏》中做了大胆的揭露,并提出了他的改革政治的主张。贾谊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但他的政论却能处处针砭时代症结之所在,明确提出改进的措施,对后世的政治和散文的发展,都起过较大的影响。
原文
管子曰(1)宽禅亮:“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2)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3)。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袭胡积足恃(4)。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5);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6)。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7),莫之振救(8)。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9)!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10)。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11),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1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14)?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15);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16)。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17)。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18),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19);使天下各慎宽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20),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21),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食货志》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而知道礼节。”百姓不能自足却可以管理的事,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古代的人说:“一个农民不种地,就有人挨饿;一个农妇不织布,就有人挨冻。”生产(物资)有时间限制但是消费没有限度,那么生产能力必定穷尽。古代管理天下,最精细最周全啊,所以它的积蓄足以依赖。现在丢弃根本而趋向末技,吃饭的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啊;淫靡奢侈的风气一每天地增长,这(也)是天下的大祸啊。(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的很少但是消费的很多,天下财产怎能不竭尽? 汉朝成为汉朝,将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蓄,还可(让人)哀痛。天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将疑虑不安。年岁很坏没有收成,(朝廷)卖爵位(穷人)卖子女。已经听到耳朵里了,哪有管理天下危急到这种地步而君王不惊慌的?世间有荒年丰年,是自然的常态,夏禹、商汤(都)遭受过(荒年)啊。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呢?忽然间边境有了急事,几千、几百万之兵众,国家用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兵灾、旱灾相继而来,天下(财物)大大缺乏,有勇气有力量的聚集暴徒而横行劫击,身体衰弱的、年老的人交换子女而咬他们的骨肉;政治没有完全通达啊,远方的能有二心的人,(就)一道发难而争着起兵了。才惊恐而想办法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 积蓄(这件事),是天下的命脉啊。假如米粟多而财物有余,做什么而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就能获得,用它来守就能结实,用它来作战就能获胜。使敌对的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而不到来?现在驱使百姓而回归到农业上,都附着在根本(事业)上,使天下人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和吃闲饭的人,转过往返到农田,那就积蓄充足而人们(都)乐得其所了。(本来)可以达到富足安定天下,却竟然造成这种令人危惧的情形!(臣)私下为陛下痛惜。
贾谊。
《论积贮疏》是贾谊的名文之一。《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公元前178年)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管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管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赖。
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每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拯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管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动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弯带拍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如果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埋羡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假如忽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行闷么去发放粮饷?
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假如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
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假如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文拆行学常识—旅首哗—疏 (shu,第四声)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芹枣(贾谊)等。
本文写于公元前178年,即汉文帝二年。当是时,汉由于长期战役,因而造成经济凋敝,米价昂贵,这种情况 ... 贾谊有感于此,作《论积贮疏》一文,以劝诫皇帝重视农业生产,积贮粮食。疏,古文体,给皇帝的奏章。 参考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而知道礼节。”百姓不能自足而可以管理的事,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古代的人说:“一个农民不种地,就有人挨饿;一个农妇不织布,就有人挨冻。”生产(物资)有时间限制但是消费没有限度,那么生产能力必定穷尽。古代管理天下,最精细最周全啊,所以它的积蓄足以依赖。现在丢弃根本而趋向末技,吃饭的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啊;淫靡奢侈的风气一每天地增长,这(也)是天下的大祸啊。(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的很少但是消费的很多,天下财产怎能不竭尽?汉朝成为汉朝,将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蓄,还可(让人)哀痛。天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将疑虑不安。年岁很坏没有收成,(朝廷)卖爵位(穷人)卖子女。已经听到耳朵里了,哪有管理天下危急到这种地步而君王不惊慌的? 世间有荒年丰年,是自然的常态,夏禹笑岁、商汤(都)遭受过(荒年)啊。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呢?忽然间边境有了急事,几千、几百万之兵众,国家用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兵灾、旱灾相继而来,天下(财物)大大缺乏,有勇气有力量的聚集暴徒而横行劫击,身体衰弱的、年老的人交换子女而咬他们碰腔睁的骨肉;政治没有完全通达啊,远方的能有二心的人,(就)一道发难而争着起兵了。才惊恐而想办法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 积蓄(这件事),是天下的命脉啊。假如米粟多而财物有余,做什么而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就能获得,用它来守就能结实,用它来作战就能获胜。使敌对的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而不到来?现在驱使百姓而回归到农业上,都附着在根本(事业)上,使天下人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和吃闲饭的人,转过往返到农田,那就积蓄充足而人们(都)乐得其所了。(本来)可圆清以达到富足安定天下,却竟然造成这种令人危惧的情形!(臣)私下为陛下痛惜。
关于论积贮疏和论积贮疏阅读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