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古诗文集时间:2022-11-30 17:45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赏析春江晚景古诗苏轼,以及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赏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诗一题《春景晓景》
惠崇是宋代能诗善画的僧人。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
这首题画诗,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上有的景物,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定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些都不是目能所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得之于画面之外的,而这首诗的高妙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不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罗列。
1、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全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获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愉快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是: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着布满活力的春天来临了!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激起人们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绘画者高超的技艺钦佩的思想感情。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此诗是苏轼为他的《春江晚景》画题的诗。
2.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食用。
3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 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 上:指鱼逆江而上。
惠崇是北宋的名僧,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一共有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惠崇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苏轼为这两幅画创作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是题鸭戏图的诗。
【古诗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句解析】:
隔着稀疏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
江水中鸭儿在嬉戏,是它们最先感知到了江水回暖的讯息。
生长繁茂的蒌蒿铺满了河滩,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
河豚此时也正欲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详细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诗在前三句扣合绘画主题,描绘了竹林掩映、桃花盛开的初春,鸭儿嬉戏于江水的画面场景。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更大胆的是,苏轼没有局限于画面的意象内容,在最后一句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做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定,大胆写出河豚迁移回归的情景,丰富了意象与场景,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是画所不能的。
关于赏析春江晚景古诗苏轼和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赏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