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成语大全时间:2023-04-21 18:41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顿首是汉字书写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指在一篇文章中同一字出现于每个句首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古文中较为常见,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减少。顿首的读音为dùn shǒu。
从字面意思来看,“顿首”是指同一字出现于每个句首,但详细如何识别顿首,很多人可能会有迷惑。因此,在汉语词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解释:“在文章或诗词的各句句首或某一句句首,重复出现了同一个字。” 从这个解释中可以得出,此种现象不仅限于古文,现代汉语中同一字出现于某一句子的首位,依旧可以被视为顿首。
在古代文学中,顿首往往用于表现“叠韵”、“双关”、“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中有一句:“惋惜此情不自己,白发多悬客。”这句诗便是巧妙地运用了“惋惜”一字。在一首以喜雨为主题的诗歌中,作者通过顿首的手法将“惋惜”这个负面情感与“春夜喜雨”这个美好的氛围产生了一种比较强烈的对比,这种技巧也恰好增添了一丝情感色彩。
再比如,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一句“思君令人老”,就用了顿首的效果,强调了思念之情,增加了一种悲怆的气氛。
在现代汉语中,顿首的应用已经减少,但不是完全不存在。在某些特定场合,为了表现一种强烈的情感,作者依然会运用这种手法。例如,某一篇新闻报道中,同一个人名出现在多个段落的首部,此时就可以被视为顿首。而在一些广告中,为了让某个特定产品的名字更深入人心,也会在每句话中都加入它的名字,这样的效果就类似于顿首。
总的来说,顿首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汉语书写现象,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对减少。但在古代诗歌、文学中,顿首的技巧被广泛应用,成为了各位文学大师的经典之笔。对于我们现代汉语的使用者而言,虽然顿首不再频繁出现,但了解其基本的概念和应用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文学意义和修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