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成语大全时间:2022-12-29 17:23作者:未知编辑:猜谜语
【拼音】 fěi bàng zhī mù
【解释】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直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例子】
【相关】百度“诽谤之木”
关于诽谤木成为后来华表的事,在晋朝太傅崔豹的《古今注》中这样记载:
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那还是在原始社会时期,大地上没有道路,到处都是杂草丛生,原始人出去狩猎或采摘,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许多人走失了。
于是,部落首领帝尧就派人在大家活动的地方立了一些带指示的小树杈,小树杈一边指着回“家”的地方,一边指着狩猎或采摘的地方。这样,小树杈就作为了当时识别道路的标志了。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也有人在地上立个小木棒,并在小木棒上面绑着一个横杠,横杠一边指着“家”,一边指着活动的地方,以方便识别“道路”和方向。
可是地上立的小树杈或小木棒多了,人们又搞不清晰哪个是指着自己的“家”了。于是,有人就在小树杈或小木棒上划个记号,用以提醒自己。
帝尧看到小树杈和小木棒上各种各样的记号,觉得非常有意思,他想这样能够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意思啊!何不让人们在上面写对部落的意见或自己的要求呢?
于是,帝尧就让大家给部落提意见,并把意见写在小树杈和小木棒上。一时间,人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帝尧非常虚心听取并采纳人们的意思,极大地促进了部落的安定和发展。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具有指示和表达意见的小树杈或小木棒叫做“桓木”或“表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便读成了“华表”。这华表当时也被称为“诽谤木”,当时“诽谤”一词不是贬义诋毁的意思,而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人们可以随便利用“诽谤木”发表议论和看法等,还派人专门收集整理并反馈给尧。
帝尧为什么要求人们用“桓木”来向他表达意见呢?据说,他是吸取了他的前任挚帝的教训。据史料介绍,尧的帝位是从挚帝手中接过的。尧的兄弟中挚是老大,所以尧的父亲帝喾去世后,挚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位。
但是,这位帝挚非常残暴,他一登上***位就任用了三苗、狐功等几位大臣。三苗等大臣提出的执政理念是人民必须听从大***,否则就是不忠。这种理念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所以,挚没有当几年的帝***,人们便拥护唐侯当上了帝***。
这位唐侯便是后来的帝尧。在大家推荐唐侯当***时,唐侯非常谦虚,他再三推辞也推不过,后来他还是被人们簇拥上了***位,便被人们叫作帝尧。
当了大***的尧认真总结了兄长挚执政失败的教训,他决心管理好天下。有首《尧戒》歌收录在《古诗源》中,诗曰:
战战栗栗,如履薄冰。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前两句“战战栗栗,如履薄冰”的意思是,尧料理国事犹如在薄冰上行走,战战兢兢的。后两句“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意思是,他告诫自己,人不会在大山上翻倒,时常会跌倒在小土堆上。
尧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有限,见闻有限,他想让天下广众和身边朝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来议论国事。但刚刚经历了挚的禁锢,不管是平民,还是朝臣们,敢开口放言的却***。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据有关典籍记载,尧便在他议事的大厅前:
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
并广而告之,要大家都对天下大事评头论足,即便是说错了,也赦免无罪。为此,在尧当上大***后不久,就在他办事的宫门前,便树立起了一根很大的木柱,木柱上还安了一个横杠,横杠就指着帝尧办事的宫殿,意思就是向尧提意见。
尧公布谁有意见不仅可以在到处插立的诽谤木上写出来,还可以站在他宫门前的大木柱下发表演说,或者直接把意见刻写在大木柱上,哪怕是说错或者写错,也没事。敢谏之鼓也一样,就是安放一面大鼓,要提意见的人便击鼓告知。
据说,后世衙门前的升堂鼓就是这么演变来的。而这里的这根木柱,便是诽谤木。这块木头***初的外形是以横木交柱头,样子像桔槔。
桔槔是古代吸水的工具,是一根长杆,头上绑着一个盛水的水桶,所以华表***初的形式就是头上有一块横木或者其他装饰的一根木柱。
关于诽谤木便是后来华表的事了,在后来晋朝太傅崔豹的《古今注》中这样记载:
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
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者纳涑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再说,自从帝尧使用了诽谤木以后,大家徐徐便知道了帝尧的贤明,敢于大胆说话和谏议国事。尧广泛听取采纳众人意见,不断改进管理的方法。
其实,诽谤木的设立便是原始民主制的体现。据说,尧的作风就很民主。在一次会上议事,帝尧提出:“谁可以带领平民治水?”
众臣说:“鲧可以”。
帝尧觉得鲧高傲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可重用,然而四岳坚持让试用。四岳是德高望重的首领,帝尧虽然有不同看法,却尊重四岳的意见,让鲧领命治水。后来的事实证实,鲧没能制服洪水,辜负了大家的厚望,结果,让洪水更加凶猛了。
到了晚年,帝尧感到精力不济,就让大家推荐个继续人,四岳推荐了舜。
帝尧问:“这人怎么样?”
四岳回【答案】:“舜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加害于他,他仍能同他们和谐相处,管理***不会错吧!”
帝尧并没有因为四岳举荐错了鲧,不再信任他们。而是一如既往,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启用了虞舜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后来,虞舜终于不负所望,成为继尧以后的又一位贤明的帝***。
如此看来,竖诽谤之木也好,设敢谏之鼓也好,其实只是一种标志,要害在于帝尧心目中有一把民主治世的标尺,而***早的诽谤木,便是这种民主标志的事物体现,也是提醒古代帝***勤政为民的标志。
由于帝尧作风民主,广众畅所欲言,才管理得国泰民安和天下太平。为此,尧统治期间,成为后世子孙向往的好年头,被后人称为“尧天舜日”。
后来,禹因为治水有功,舜便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当上帝***后,他更加重视民意,他十分鼓励人们利用诽谤木向他提取意见。为此,他还在原来宫殿前的诽谤木旁边增加了两根,这样他的宫殿前就有三根诽谤木。三表示多的意见,三根诽谤木都指向禹办公的宫殿,就是让人们提更多的意见,让更多的人向他提意见。
禹虚心听取并采纳人们的广泛意见,因此把整个社会管理得更加美好。禹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在他的陵墓前直立了三根华表柱,三根华表柱都指向禹的墓头,意思是禹非常重视人们的意见啊!
竖诽谤之木也好,设敢谏之鼓也好,其实只是一种标志,要害在于帝尧心目中有一把民主治世的标尺,而***早的诽谤木,便是这种民主标志的事物体现,也是提醒古代帝***勤政为民的标志。